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七月半传统的中元节

发布时间:2019-7-11 10:07:52   点击数:

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愿这世间的孤魂,得到安渡;

愿已故的亲人,得以重逢;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明日,乃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

传说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已故先人可回家团圆,再食一回人间烟火。因此,后人在这一天要准备一些祭品拜祭,同时,也设道场,放食物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是祭奠逝者的重要节日。

中国还有一个祭奠的传统节日是“清明”,清明大多以扫墓的形式缅怀亲人;而中元节处在收获的秋季,与清明的缅怀之不同在于,中元更多的意义在于告慰,用秋季的果实告慰先祖,既是对先祖的一种收获的汇报,也是借此传递,不要忘记已经在另一个世界,曾经滋养过我们,陪伴过我们的逝者们,以及表达对世间万物的敬畏和善意的回馈。

中元节有很多民俗,如:祭祀祖先、放河灯、等。(由于地区不同,所以各地习俗也有所不同。)

中元节的意义

鬼节可以说是迷信,但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背后包含的是对故人的怀念。从由来就可以知道,“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所以它的意义在于缅怀先人,尽孝;教育后人,感恩。

中元节起源于祭祀,其意义在于敬祖!

中元节的各种习俗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容,把我国的本土文化,文化孝思和原始宗教信仰体现得淋漓尽致。

1、中元节——孝道传承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行为衍伸的总和。”孝之起源应该是在周代,“直到周初,祀祖才算是真正具有孝道之教化的意义。”人们中元节祭祀祖先正是遵从了中国传统文化,孝。

2、中元节——善行乐施

自古以来,中国都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信仰文化体系。先民的宗教信仰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当今有的学者把儒、释、道视为旧时中国的宗教,但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仍有异议。我们的祖先对于宗教的选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于我用者,拿来便用。祖先崇拜的内容是神秘而丰富的,我们可以用“慎终追远”四个字来概括祖先崇拜的内容,“‘慎终’指按照一定的礼仪来办理上辈的丧葬;‘追远’指按时祭祀和悼念远祖,以示不忘根本。”

3、中元节——是一种文化信仰

鬼魂观念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之一,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神秘化理解。古时人类认为,人是灵与肉的组合体,灵与肉是相分离的,灵魂依附于肉体,人死了,但魂不灭。灵魂无形的永驻人间,它在生时表现为灵魂,死后成为鬼魂。但鬼魂毕竟是属于精神范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们能够接触和加以安置的只是其依附体——失去生命的肉体,而且,古今的人们都认为“鬼魂关心自己的尸体,并且栖息、徘徊在墓地周围,所以鬼魂崇拜主要体现在埋葬和祭祀死人的仪式上,以某种丧葬礼俗寄托生者的哀思和心愿”。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鬼节的习俗和禁忌相信大家从老一辈那里的人早就有听说过,我们可以不认同旧时代的观点,但千万不要造口业去诋毁,怀着敬畏尊重的心情去对待这些七月半的各种禁忌。

▼七月半“宜、忌”

在古人的认知中,“鬼神”是属“阴”的,所以把七月称为“鬼月”。《说文解字》里就提到过:“七月,阴气成。”时至初秋,天地之间的阴气开始活跃,尤其是在七月十五的今日。

所以这一天,按照旧俗,今晚店铺要早早关门,把街道让给亡灵回家。

忌“深夜不归”或是“熬夜”,防止因人气损耗太多而邪气入侵,早早休息,守住身体阳气。阴气开始了生长,对于气虚、阳虚的人来讲,会容易感觉身体疲乏、容易生病。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阳补气了。

(以上素材转自网络,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添加清水居士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112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