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下元节一个几乎被现代人遗忘的月亮节

发布时间:2017-4-30 18:36:57   点击数:

今天11月14日

是中国间传统节日

下元节

也是今年最后一个月亮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三元: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也叫元宵节。

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也叫鬼节。

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来历

与道教有关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严格来说下元节是道教节日,但它早已远超宗教节日范畴,成为中国人的“解厄日”“祈福日”。

下元节美食

豆泥骨朵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食俗,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也就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现今吃豆沙包已经是家家常见饮食,只是不和下元节相关联。

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和粳米根据不同食用人群按照不同比例搭配好后先泡上一晚上,再蒸熟,最后用杵槌制成块状或圆球状糕体的米制品。质地细腻、柔韧、洁白,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冬日里咬上一口,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你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当然烤着吃更香。

芋子包

芋子包是客家人在下元节必吃的经典美食之一,既美味做法又简单。只需要把芋子蒸熟捣成芋泥,加适量淀粉,揉成面团样子。馅儿有甜有咸,甜的一般是用红糖,咸的一般用香菇、笋丁、肉末等炒熟备用。取一小块儿面团揉捏成小碗状后,加入馅料,再捏成锥子型,最后蒸熟就好了,如果有粽叶,蒸时垫在芋子包底下会更香,而且熟后方便取出。

麻腐包子

麻腐包子,第一道工序就是先“点”麻腐。把麻子用石磨或者碾子或者碾槽粉碎,置于水中狠搓,然后用箩过,将麻子皮清除,把汤汁放在锅里用小火加热。再将麻子皮泡入水中继续搓洗,经过沉淀,上面的清水就用来“点”麻腐。锅里的汤汁开了以后,哪里冒泡,就在哪里“点”一点水,这样,汤汁里面的麻腐就慢慢地在锅上面结成一层粥状,这就是麻腐。最后在里面拌入少量土豆丝、葱末、调料,就成了麻腐包子的馅了。其它的制作过程和普通的包子没有两样。

下元节活动

禹王庙会

江苏淮安人,在下元节这一天,要登禹王台祭禹王(水官大帝),赶禹王宫庙会,届时庙中人山人海,有各种各样小零食卖。现今禹王庙会没有往日盛况。

迎神赛会

山东(邹县)、陕西(凤翔)、湖南(宁远)的一些地方除了祭祀祖先,还会举行迎神赛会,报答土功,祭祀山神。只是现在几乎不得见。

下元节相关诗词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下元节“归宿”

传承民俗文化,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过节。下元节来自道教,其实对当今的国人来说,这一天倒是一个近距离感受道教文化的契机。

下元节是一个很宝贵的节日,是表达美好的愿望,摒除厄运的祈福日。若能被塑造为中国人的“祈福日”,并在其中加入纪念先人、关怀他人的人文意识,那么它是不是有望得到复兴。

韩美7周年盛典特惠

更多优惠信息,点击左下角的“原文阅读”在线咨询!

◆◆◆

更多优惠,请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75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