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礼仪 >> 荣麟节日中元节是鬼节你未必知道的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孟兰盆节,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中元节-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请出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现在祭祖仪式已经简化,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普渡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会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日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以消弭死者亡魂戾气。
中元节-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民间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建成碎条的雾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中元节-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中元节-面塑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寓意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成鱼型,称为面鱼,寓意连年有余。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菜,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送羊节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中元节-放焰口“焰口”,传说是印度饿鬼的一种名称,这种鬼腹大如盆,喉如针小,而且能放出焰火,法师诵经是使它们的喉咙扩大,能咽下食物。放“焰口”属于普施的重要内容,民间有抛撒由米面制作的各种象形食品的习俗,并反复抛撒三次,谓之“济孤鬼、野鬼”。由此,斋主的亲属亡魂便得到超度而脱离饿鬼道途。这些食品有寺院制作的,也有民众供献的。在法师抛撒食品时,围观者必一哄而抢。传说,抢到这种东西意味着有福气、财气。若妇女抢到包子,即意味着“来年得子”,小孩子抢到则一生不受惊吓。特别是那个重达一斤多的面馃,更被认为是大财气而成为被抢的对象。
中元节-注意事项1.七月十五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尤其是八字轻、身体弱的人不要夜游;
2.在此日最好不要到池塘、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遭遇不测;
3.如在野外游玩,最好在太阳下山前返回,忌在荒郊野外逗留夜宿;
4.如遇有人举行祭祀仪式,请怀虔敬之心路过或选择绕行,不可有大不敬的行为或言语;
5.此日不说不吉利之话;
6.不可擅自食用祭品,以免招致不利;
7.此日阴气较重,尤其午夜时分,是阴气最重的时候,不宜熬夜;
8.此夜出门在外,不可直呼其名;如有听到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不要直接答应。
还在外边玩耍的朋友们,
赶快回家休息吧!
荣麟·生活探索者为您分享传统节日知识。
——————————————————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白癜风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