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礼仪 >> 民俗元宵节的来历传说
元
宵
佳
节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三官大帝信仰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是掌管天界、地界、水界的神祇;在各地方通常在年頭元月十五天官聖誕時向天公祈福﹝即上元節﹞,七月十五日地官聖誕時普度孤魂野鬼與祭祀祖先,﹝即中元節﹞,十月十五日水官聖誕謝平安﹝即下元節﹞,三官大帝即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吃
元
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是由来已久习俗。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
猜
灯
谜
身穿雪白外衣,
心里香甜如蜜。
正月十五沿街卖,
过了正月没人提。
元宵节来历传说四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年冬天,东方朔到御花园折梅花,遇一宫女欲投井。东方朔搭救后知道,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很同情她并答应帮忙。
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正月十六要着大火),长安城大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东方朔说:正月十五晚,要家家做汤圆吃,再家家户户挂上灯笼,让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后人每每庆祝这个节日时,就会吃汤圆,也就是元宵。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异议请告知,立即删除。
赞赏
长按白癜风药物治疗皮肤病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1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