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基本简介 >> 三月三,他们凭什么统一放假
好多小伙伴就疑惑了:“三月三”是什么鬼?广西人民凭什么统一放假。
而这也是今天推出特辑的原因。
今天是年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一个怎样的节日?“三月三”,即农历三月初三。
在现存的相关记载,关于三月三的由来,各个民族的说法千奇百怪,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更是千差万别。
其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为典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圩:集市)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关于它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包括特掘扫墓、赛歌择婿、刘三姐、韦达桂等等。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朝人编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
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到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三月三这天,家家户户用枫叶、红兰草、黄栀子等煮成黑、红、黄、紫、白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在歌圩中,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歌圩上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放花炮、打壮鼓、跳竹竿舞,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当然沿革至今,抛绣球定亲的传统已经消逝,三月三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歌圩节,它已变成了壮族人民传承与展示“骆越文化”的旅游文化节。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是世居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逢这天,全区各地的群众都会共度佳节。
骆越文化:
壮族是古骆越民族的后裔,以好歌、能歌著称。
学术界公认,骆越古国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
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这个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广西武鸣县。
骆越古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龙舟文化、铜鼓文化、冶炼制造文化、花山壁画文化、巫文化、三界观、太阳文化、龙母文化、玉器文化、柱子崇拜文化等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月三”怎么庆祝?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绝对是代表广西壮家人的不二美食。
人们采来枫叶、红兰草、紫蕃藤、黄栀子等,捣碎后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把泡好的糯米粒放入特制的蒸笼中用文火蒸煮,这就做成了各具清香的黑、红、紫、黄、白五色糯米饭。
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醇正平和、且有微甘,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壮家人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除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糯米饭招待左邻右舍。
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糯米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山歌对唱壮族山歌,最初走向全国甚至留名东南亚是由于电影《刘三姐》的热播。片中那个以山歌讽刺贪婪财主,表情达意的壮家姑娘成了壮族人的代表。
山歌,最早是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真正义意上的壮族山歌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
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喜欢用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后来男女山歌定情变成了一种传统。
每到节日,壮族男女青年到歌圩上赛歌、赏歌,双方通过对歌,如果情投意合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歌圩”分为日场圩和夜场圩。
日场圩在野外坡地,以歌择配为主题。
夜场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和历史歌等。
如今,在乡下,每逢地方特色节日,人们还是会自发聚集在一起彻夜对歌,只是只有老一辈会唱了。
现代化意义的“歌圩”,更多展现的是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从单一的对歌,发展成全民联欢的歌舞晚会。
跳竹竿跳竹竿,又叫竹竿舞,黎语又叫“跳柴”,最初起源是古黎族人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
竹竿舞因其节奏、跳法特殊性和具有极强的娱乐、竞技成分,很快就传遍海南黎族地区,成为黎族的著名舞种。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黎族与各民族相互交融,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和民族传统体育。
壮族竹杆舞是一种可以与客共舞的娱乐性较强的舞蹈,一般是由几十个人敲击竹竿,在领舞带头下让客人参与。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人在这时,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异性的青睐。
抢花炮抢花炮,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它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广西的抢花炮,花炮是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然后置于送炮器上。
“嘭!”一只比掌心小的环形花炮蹦上了天然后落下,花炮下20个精壮汉子,分两队严阵以待看它掉下。待它落到人能够的着的高度时,双方一拥而上跳起来试图将它抢到手,抢得花炮的人越过端线进入对方炮台区,把花炮投入花篮内即为得分。每投进一次花炮得一分。进炮后,由司炮员重新发炮。
抢花炮,有些类似美式橄榄球,但不同的是,橄榄球队员有防护衣,而抢花炮的全是赤膊上阵。
抢橄榄球尚有目标,而花炮小,看不见花炮到底在谁手里,只要怀疑,前去拦住放倒或者抱出场外再说。
掩护是最重要的手段,运动员握住双拳,伪装花炮在自己手里,吸引对方多人来抢,使真正拿炮的队友出其不意地攻入对方炮台区投篮。
其他的活动传统的壮族三月三,五色糯米与赶歌圩是必不可少。而不同地区,习俗各有差异,有的庆祝项目也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逐步添加的。
比如:
柳州的千人芦笙比赛、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篝火多耶晚会等。
罗城仫佬族的特色美食、刺绣剪纸展和竹连球赛等。
桂林龙脊古老神秘的红瑶少女成年仪式。
宜州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
南宁的壮族铜鼓舞和武术散打比赛。
简而言之三月三就是广西人民的待客节和风俗展示节大家一起在吃喝玩乐中尽情体验与继承骆越文化长按卡介苗bcg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