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基本简介 >> 过节今日下元节回忆完整的三元节
礼享者
方长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下元节。
下元节?这是什么节?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著名的“鬼节”七月半也叫中元节,可不知道还有个下元节。
其实不止是中元节和下元节,念一念就知道,要顺口的话就必须还得有个“上元节”。凑够上中下,才是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
这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个统一的名字,叫三元节。
三元节来源于道家的“三元说”,天、地、水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信奉的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和下元节而水官洞阴大帝,又称为“三元大帝”、“三官帝君”,体现了古时中国传统的祭天、祭地、祭水的传统和农耕文明对地理环境的期待与依赖。
三元节的日子分别对应三官的生日,即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
上元节
三元中的上元节就是家喻户晓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这一天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所以命为“上元节”,古人称夜为“宵”,故而又上元节称为元宵节。
上元节的习俗活动也不用多说,燃灯吃汤圆。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里最符合“吃喝玩乐”形象的一个,元宵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人的“狂欢日”。
中元节
对于这个节日,中国人最熟悉的称呼还是“鬼节”、“七月半”。
按照以前的传统,“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
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
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也是中元节习俗之一,到了祭祀的时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
而现在的中元节祭祖仪式已经大大的简化了,大多只是在七月十四或十五的傍晚对先人进行祭奠。
下元节
元宵和中元节尚且有很多人知道,可还记得三元节之一的下元节的人却已经寥寥无几了。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逢道教“三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
民国以后,这个习俗渐渐地废除了,只有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个习俗大概是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也许是因为下元节过于“道教化”的原因,习俗渐渐遗失,而这个节日也慢慢变得鲜有人知了。
环球礼仪·带礼看世界
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白癜风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