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吃什么不可不知的8个中元节习俗

发布时间:2017-3-17 21:46:20   点击数: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是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此时,一些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收割的米等农作物祭供,跟祖先报告秋天的收成情况。因此,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饮食习俗,你知道,中元节这天该吃什么吗?

1、吃濑粉

在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濑粉,是东莞人寿宴上的传统食品,寓意为长长久久,多福多寿。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

2、蒸面羊

华北地区的农村,流行在七月十五时,由舅舅、外祖父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在沉香劈山救母之后,打算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了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送一对活羊给沉香,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示重结两家之好,后来,逐渐地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3、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鸭”取其谐音就是“压”,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4、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中元节的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在底座上放蜡或烛灯盏,中元夜投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做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都会做茄饼,做法是把新鲜茄子切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3、烧街衣

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这个民间风俗。每年的农历七月,人们都会在天黑后,带上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白饭在路边拜祭。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4、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但,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6、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7、放天灯

放天灯有两个说法,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同时,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8、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长按以下







































白淀风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71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