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百家人讲百家姓包姓潘姓必读

发布时间:2017-3-7 22:58:16   点击数:

-2-5正音识字读经典之百家人讲百家姓

(编者按:红色字为编者泰勒吴所加。感谢志愿者们提供资料、录音)

(包姓音频链接: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注:这句话就是在表达全民信仰祖先,家庭就是第一道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聆听习大大的讲话,我们再回忆一下泰勒吴老师前一段时间讲的课。在结合着我们这一段老师们每天的家族故事的分享。我们无论是对习大大还是吴老师讲的话,真的是理解越来越深刻,正如泰勒吴老师所说的,首先,我们祖先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同时给出了传承这些精神财富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相信我们的爸妈,相信我们的爷爷奶奶,深信祖先,我们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们就会传承这些财富。今天那我们就请包泽峰老师和潘添天老师分享他们的财富。

好,现在有请包老师,谢谢大家。

分享老师:包泽峰

尊敬的泰勒吴老师:

早上好!非常感谢你不辞辛苦在网上打造了这个学习经典平台,让我们每个参与者受益颇丰。也感激梁老师、侯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与各位师友分享我的姓氏。

百家姓作为开蒙教材的三百千千的重要教材,除了让孩子们正音识字外,也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能从最浅显的文字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蒙书本是经典文化的通俗版,是经典的延伸,是与圣贤教导一脉相承的。

百家姓里面的百字,十十是为百,泛指很多的,家字指房子下面有猪,意思是农业社会中家庭的生产及每个家庭的经济基础为繁衍后代做好准备。姓字是女生为姓,及我们都是父精母血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的。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来自于父母而孝亲,又因父母来自于更老的祖父母而敬老。祖父母以上的各位列主列宗,我们更要慎终追远,缅怀他们的功绩。另外,只有在社会环境安定时,我们及其祖先才可以安居乐业,传续香火。所以我们更应感恩国家的安定繁荣。以此往上追溯更应感恩天地,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才能称其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感恩一切。法天法地法自然,以慈悲善念来关怀我们的子孙亲朋家人邻里与周遭的一切,和平相处。让百家的姓氏在我们的心中变成一家人。

我叫包泽峰,包公的包。说文解字说包-妊,孕,裹。中间一个巳在里面像子未成形,元气起于巳。即有还没成型的孩子被包裹保护孕育的样子。那么我的生命如何被孕育出来的?以后又将会孕育什么样的未来呢?

我出生的那年天崩地裂,中国三位伟人去世,唐山大地震。四人帮倒台,我在母亲的肚子里呆足了时间要发作了。从家里被医院,一路上人山人海,那是全国人民在街上庆祝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我就出生在那个新中国苦难结束的晚上。

今天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我父亲叫包国斌是年生人,母亲黄三红是年生人。在我记忆中的父母,每天都很忙碌,父亲每天都要骑自行车翻过江汉桥去汉阳钢厂上班;他是一名普通的钳工,在工厂里每天工作8小时,早中晚三班倒,回家后还要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我有个弟弟小我二岁半,每天早上,我的父亲要提前几个小时,要去奶站取牛奶,下班路上也不闲着,沿途捡一起破烂砖块为搭建自己的房屋做准备,用父亲自己的话说,结婚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切需要自己来建设,为了买做房子的水泥砂建材,家庭还养了几头猪,因为父母的工资一年不到元,要养活一家四口已经很困难,更不用说额外做房子的材料,为了养猪,每天父母轮流去江边用人力三轮车拖猪饲料回来,就是酒店的泔水,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母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和父亲一道撑起照顾全家的工作,一边在工厂做工,一边在父亲上班不能回家时去拖饲料、养猪、管孩子,做为一个女人扛起的是一份男人的重担,可是她却默默的承受一切困难,与父亲一起把我们的家建立得温暖舒适,尽力让我们兄弟俩过上更为丰足的生活。

我生活在这样的小家庭里,倍感温馨,也见证着勤劳所创造的奇迹。信奉付出必有回报。天道酬勤的信条。初中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我去上了武钢技校,年参加工作,当了和父亲一样的钢铁工人,工作中我秉承家庭传统,勤劳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厂的劳动模范称号。可是,这时的我正好在心浮气燥、不甘平庸生活的年龄,认为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物质生活会有飞跃的发展,只要勤劳一定可以生活的更好,年的时候,我离开了工厂,进入了社会,十年时间做过很多职业,和父母一起开加工厂,确实很辛苦,忙着赶工作进度时,几天几夜不合眼,付出的努力几倍于国营工厂,所获回报也是对等的。

年我与熊艳结婚,年我的儿子包厚德就出世了,由于忙于工作,我很少管孩子和家里的事情,我的妻子也像我的母亲一样,一边工作,一边撑起了家庭的重任,这时我勤劳智慧的妻子,经常在我耳边不温不火的念叨,教育孩子的成功和工作的成功同样重要,工作上的成功是人生的一半,而教育子女的成功是另一半。但是,单纯事业上的成功与教育子女的失败,对于家庭来说是最终的失败。

直到年孩子上小学了,我才猛然明白,妻子这句话的重要性,因为,我不太会与自己渐渐长大的孩子相处,更谈不上教育和引导,这时,我开始四处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尝试着更多的与孩子的互动,直到现在,我还在努力的学习着。其间,我学习过王凤仪的善人道,做传统文化的义工,这时我明白了,教育孩子的成功在于自身的修养和提高。正好,这时全国读经开始风行,我先后去东北、宁波、成都、北京等地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吟诵的方法,并在正音群中与各位老师相遇。就如包字中孕育新的生命一样,我的精神生活开始阳气始出,阴气始藏,在经典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依仗。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切,要感谢我的妻子熊艳,要感谢我父母一生的勤俭持家,努力工作给我的示范,感恩给我父母影响的祖辈。

我的曾祖父包光森,年生人,八国联军火烧圆名园,是黄陂区横店的乌里岗同合村包家墩的,早年挑着锣筐把四个子女,挑到汉口在码头上扛苦力,挣口粮,他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家底,在后湖乡买了一些菜地和藕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皖子湖,现在的香港路聚族,后起名包家墩,祖父仗义疏才帮助乡邻于几位异姓农户亲如一家,他的正直豪爽,直言仗义,在十里八乡广为传颂,被推举为保长,颇有祖宗包青天的遗风。

我的祖父包明镜,年出生,五四运动开始,读了十年的私熟,初口成章,写得一手好字,解放前后一直从事会计工作,祖父辈的其他的叔祖爷都是学武的,姑祖母嫁给了罗氏家族,整个包氏家族的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生活还算富足。8年黄陂祖屋返修,包家各房后人都出人出钱出力,为自己和后辈留下一个追忆祖辈恩德的地方,把老宅修成二进门的前后院子,中间还保留原有的天井。(注:我们的祠堂是在我们祖屋基础上修建的,原本就是我们祖先居住的家,我们的祖先就是居住在家里面,一直护佑着我们子孙万代!)每年清明、中元、春节都有子嗣回家拜祭先祖,特别是清明节,全体子孙一起来敬祖扫墓。足有一二百人,大家平时很忙,没有时间聚在一起,但此时此地众多家人共拜一个祖先,是血脉相连的包氏族人。这场景,即使是新进家庭的新媳妇和新姑爷也感受到一份家族团结的力量。今年中元节,回家祭祖,有感而发:中元祭祖前,包氏家风严,但使先灵慰,须知后世贤。

主持人张文强老师:(中间语)

感谢包老师的分享,包氏祖屋返修,每年一二百人共拜祖先的场面也令我们赞叹向往。包氏家祖魄的影响下,包氏家族必当生生不息,后世有贤。

接下来有请潘老师分享。

分享老师:潘新添

忠节世家,源远流长

——潘氏荥阳堂简介

尊敬的泰勒吴老师、各位亲爱的师友:

大家早上好!我叫潘新添,是来自广东佛山的江西省寻乌县人,是一位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很高兴有缘在这美好的早晨与大家一起分享百家姓之潘氏荥阳堂一脉的起源发展情况。

潘姓人氏为黄帝的后代,春秋时期就已有潘氏族人了。“潘”字其图腾含义:有水有米又有田,水米田金灿灿。而我是客家人,据史料记载,是南北朝时期从中原河南一带一路南迁,至唐宋时期已在福建定居。南宋灭亡时,由兵部尚书潘仁公带领南宋残部将士在江西寻乌项山(武夷山麓)落户,他便成了我们江西寻乌潘氏开基祖,子孙后裔播迁赣、粤、闽、川、滇等十三个省区及东南亚、欧、美各地。我父亲也经常给我们五兄妹讲潘仁公的故事,这故事也在我们远近相邻中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下面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潘任公的故事,其实,这也是“文化南迁”中的故事之一。

潘任(?—),字肩宏,汉族,江西寻乌人,自小爱读忠臣传记,长大精武略、重忠孝,享誉乡里。

潘任是宋淳祐时状元、秘书阁学士潘仝之孙,南宋后期皇室护卫潘毅之子。自幼受家庭影响和严师传教,精武略,重忠孝。潘任少年时代就充满着雄心壮志,要立志报效国家,在父亲指导下,博读四书五经,精通武艺。

南宋德祐年间,元军攻陷都城临安,潘任积极响应文天祥勤王号召,在汀州率领士兵奋力阻击元军,朝廷封扶驾征讨大将军。潘任在汀州采取坚壁清野战术,把元军堵在汀州之外。但毕竟敌众我寡,坚守二个多月,汀州失落。

潘任并不气馁,又在漳州修筑防御工事,重振军威,并在漳州多次击退元军进攻。景炎二年,形势急剧恶化,张世杰等抗元将领决定护宋帝入广东。为扫荡外围元军,保护宋帝安全转移,潘任随文天祥取道广东梅州,进兵江西。途至安远腰古堡(今寻乌圳下村,这地方是本人读中小学经常路过的地方)一宽阔岗地扎营休整。为防腹背受敌,文天祥留潘任原地驻守,潘任严密防备,于吉潭、剑溪、项山等地布防,激励民众抗元。不久元军李恒从赣中调重兵攻打兴国,潘任掩护文天祥边战边退,再次转入广东境内。景炎三年,宋端宗去世,其弟赵昺在广东雷州半岛东登位为帝,晋升潘任为兵部尚书。

宋景炎一年(公元年),从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

宋祥兴元年(公元年),赵昺帝晋升潘任为兵部尚书。转战闽、粤、赣,大败元兵。

眼见宋室江山所剩无几,潘任忧心如焚。为加强护驾军队力量,他率义队辗转迂回,于祥兴二年(公元年)春到达雷州,却得知宋帝昺一行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广东省江门市)崖山海战中全部遇难、其父潘毅亦随宋帝昺赴海牺牲的消息,潘任悲痛欲绝。后遍寻赵氏后裔及同僚,却音讯全无,便率残部回乡。后在寻乌项山解散部队,带随军儿子十三郎,在项山隐居。宋亡,潘任自咎负国负民,终日忧郁,不思饮食,嘱咐儿子牢记国耻不做元官。年冬,潘任积忧成疾,不治而终。元亡后,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潘任坚决抗元、忠于宋朝的气节,颁布“忠节”谥号,并对他予以了高度评价:“忠臣矢志,爱国亡家,良将捐躯,成仁就义。”

潘任死后葬于吉潭镇上车村乌石岗,他的子孙在项山繁衍生息,后来播迁至粤、闽、川、滇等十三个省区及东南亚、欧美各地。潘任后裔为了纪念潘任这位“忠节”先祖,于清顺治四年在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黄金潭建造了“潘氏宗祠”,祠堂上高挂着明太祖御赐的“忠节荥阳世家”牌匾,宗祠已成为江西省寻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此,在清明节甚至春节期间,“潘氏宗祠”便成了远近宗族潘氏家人追思先人功德,爱国爱家,教化后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父亲几乎每年都要带领我们晚辈子孙到宗祠拜祭。拜祭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不时为之赞叹,激励我们一定要继承祖德,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奋勇向前,为国为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父亲、母亲均出生于年,那时正是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生活艰难困苦,民不聊生。而我爷爷、奶奶我均没见过,说是被日本鬼子所害!我父亲兄妹相互照顾,叔叔伯伯关照中彼此长大、成家立业。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质朴、做事非常勤奋、不辞劳苦。父亲有一好手艺——做木匠。他做得家具各式各样,款式繁多。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的手艺却远近闻名,因此很多人请父亲去做木匠活(注:这是蒙小之后从事业学的一个例子,自古,中国古代教育系统是普及蒙小教育,蒙小之后绝大多数人从事业学,即学习一技之长,凭这一技之长即可立足,又可尽孝,又可传宗接代,又可为社会做贡献,更可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古代的业学同样是将品行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对我们当下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全民读经的提法,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也正因为父亲人缘好,做了很多年生产队长,改革开放后便成了村支书。曾记得,生产队时,父亲总是带头出工,早出晚归。每到秋冬季农闲时节,父亲带领村里相关人员外出务工,几乎都在外面做木匠,很少回家。据我所知,父亲好多时候做活是不收工钱的,特别是遇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又有小孩上学的家庭。受我父亲影响,我也经常会出去做义工,特别是教育方面的义工,因为是老师嘛,所以发挥一下自己的专长。

家务基本由母亲操持。母亲没什么文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非常简单数学运算。当父亲不在家时,母亲会把将要做成各式家具的木板晒干,来回的搬动,非常辛苦的。这时,我们兄妹上学回来均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到我这一辈,从潘任公算起是第25代了,是“昌”字辈。荥阳堂寻乌潘氏族谱中记载,我们的字辈是这样安排的:

任十序省;海成彦孟良;世南希朝潘;元生洪运启;文明奕叶其;

昌锡俊英志;德永存承伟烈;荥阳源本庆长清;步玉京国祚重光;

大家声,愈振享;人才齐发达;作述立勋名。

在这字辈中可以看出,我们任公祖德源远流长,松柏长青!我们一家不算富有,但家庭和美、其乐融融。其实,这也是千千万万中潘家中的一家,家好国就好!在这里祝福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文强老师:(结束语)

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精神财富。大家有没有发现,两位老师包括前面分享的老师,都说家族给自己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然而这些财富统统是精神财富,没有一个人说是金钱或者什么物质。三字经说: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古人说:积财给子孙是留祸,积德给子孙才是留福。我们且不说留财是不是祸,但是我们从老师的分享中可以清楚知道,真正能留下来的是德行。所以,我觉得自己在倾听分享的过程中深受教育。我们都要思考,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我给后代留下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更有意义。

老师们的分享是情,习大大的讲话和泰勒吴的讲课是理,经典里的话是理。古人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和理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理那就是纸上谈兵,就是喊口号,只有情那就容易局限容易走入误区。所以我们在分享故事的时候最好能够复习一下泰勒吴前一段的文章,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69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