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基本简介 >> 快看看古人的假期有我们幸福吗
进入国庆长假,大家心里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股假日兴奋劲儿,看看古代都有哪些假期?各朝各代的假期都一样吗?
秦没有法定节假日,也没有具体的休假制度在秦代,就是芈月的孙子的孙子的那个时代,休假并不存在。政府官员每天都要按时上班。
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那需要提前请假,经皇帝或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能离开。
秦时的官员请假称“告归”,告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养,二是身体老迈需告老还乡。
汉
休假制度初具雏形——例假、节令假
关于周末休假制度,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归谒亲。”意思就是官员可以每五天休息一天,这一天被称作“休沐”。
因为当时朝廷要求各级官员集中在官衙办公和食宿,没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才可以洗浴更衣,回家团圆,打扫卫生或走亲访友,所以称做“五日休”。这个休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星期六、星期天。
汉朝官员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遇到特别的事情,官员可告假,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予告可带职休假,但不得归家。赐告则是因为生病给予的假。汉制规定,凡请假三个月免官,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
唐
休假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也更人性化
唐朝将百官的休假由“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一休的“旬休”,即官员每十日休假1天。
虽然法定工作日延长了,但是唐朝放长假的天数很多。在唐朝每年还有3个“黄金周”。每逢春节、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别休3天假,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几乎每逢节气都要休假一天。就连皇帝生日、老子生日、释迦牟尼佛生日也都在放假的范畴。
而且你以为这就完了?NO!身为一个唐朝人,婚假也是很足的。儿子的及冠礼有3天假,子女婚事放假9天,就连亲戚结婚也可以放假。
还有探亲家、拜扫假等,而且天数不是现在所能比的。父母在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探亲假,里以外的,每5年有15天探亲假。父母丧事,朝廷强制离职三年,为父母尽孝道。其他近亲、远亲丧事,都有放假不等的天数。官员、老师丧事,放假3天;祖父母和父母忌日,放假1天,在第5个月有“田假”15天;第9个月还有“授衣假”15天。
宋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你以为唐朝是假期最多的朝代吗?并不是啦!
宋朝是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各种法定假和节令假共计达68天。如果再加一个月的省亲假,实际每年享有98天。
《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
除了这些常规假期外,又多了一项惠及各级官员的特殊规定: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官员“封印”,停止公务,回家探亲,次年正月二十返回衙门“开印”办公。对比下咱们7天的春节假,小编只有呵呵哒了。
不仅如此,大宋还开发出了因地制宜的放假规定。比如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30天定省假;在五百里外,每隔5年有15日定省假。
明
假期比宋朝少了将近一半
明朝的休假制度与宋朝相比,天数有了明显的变化。据《古今事务考》中说:“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
也就是说,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共放假18天,加上每月3天例假及每年休假,总共只有50多天休假,比宋朝少休了将近一半。
清
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沿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但到了清末,休假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假日制度影响,例假由原来的每月3天旬休,变为了星期日休假制,并一直沿袭至今。
(注:图片与文字来源于网络)
更多信息请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