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文化内涵nbsp附nbsp

发布时间:2016-12-21 17:27:37   点击数: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这里面的讲究可真不少……

中元节的由来,你清楚吗?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与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传统民俗:古人怎么过“鬼节”?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6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得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的饮食习俗,吃什么有讲究

1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2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3

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的一些地方,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5

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文人笔下的中元节盛况

  学者夏仁虎先生写过一组题为“旧京秋词”的诗,其中一首写莲花灯:“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摇;莲灯似我新诗稿,明日凭扔乐此宵。”诗后说明:“中元夕,里巷小儿结队,持莲灯以嬉。齐歌曰:‘莲花灯、莲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描绘的正是我们当年过节的情景。

  俞平伯先生对旧京中元节也留下了文字:“中元节夜之莲灯不论制作精粗,次日必须扔去,云留则不吉。……若彼时东安市场等处出售之莲花灯,则五彩斑斓,玲珑精巧,下垂流苏,其价有甚穹者,亦只供一夕之玩耳,亦旧俗侈糜之一也。”俞先生又引清朝诗人查初白的诗“万柄红灯裹绿纱,亭亭轻盖受风斜;满城荷叶高钱价,不数中原洗手花。……荷叶价高以比洛阳纸贵,彼时九城光景之盛可知矣!”

  邓云乡先生在《燕京乡土记》特别描绘了中元节的蒿子灯,“青光荧荧,若磷火然。《京都风俗志》所谓‘于暗处如万点萤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试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飘着夜来香的七月之夜,廊檐下,垂花门边,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这该是怎样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荧荧”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电灯照耀下,光同白昼,便索然无味,又哪里去觅莲花灯、荷叶灯、蒿子灯的朦胧之美呢?

  邓先生又怅然写道:“在北京玩过莲花灯的人,如果客居异地,逢上这样的节令,哪能不思念这轻盈、美丽、朦胧的莲花灯呢?……有一年初秋在京,凉得很早,匆匆数日,已过了中元节,不禁想起幼年玩莲花灯的事来,便写了一首小词《念奴娇》云:新凉数日,又匆匆过了,中元佳节。檐下清阴清几许,树上月华迟发,院落居邻,绳床小坐,意趣何幽绝。渐忘漏永,似疑鸳瓦霜泼。

中元节文明祭祀,这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网络祭祀

  网络祭祀,就是在网站上为死去的亲友建立一个网络墓园,每逢清明节、中元节,亲友在祭奠网页上点击鼠标为亲友献花、上香、点烛、献贡品、点歌等。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以及文明祭奠方式的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祭祀。只要登录活动网站,就可向死去的亲友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缅怀之情。

用新型祭祀品

  可用鲜花、电子香烛等替换蜡烛、纸钱。不管是清明节还是中元节,祭祀的目的都是抒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缅怀先人,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可使用新型祭祀物品开展祭祀。一方面既遵循民俗,通过节日祭奠了先人,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资源、维护了环境,杜绝了火患,低碳环保,爱护家园。

传统方式祭祖,这些消防安全知识必须要谨守

  相信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会通过焚香、烧纸钱、点蜡等活动祭祀祖先。那么,下面这些消防安全提示你必须要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描写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意念的力量如此神奇

意念是行为的种子,行为是种子的结果。念力的作用力很大,善念的作用力最终会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奇迹,而恶念的作用最终也会反弹到自己或家人身上。曾经有人提出了一个三个月的意念实验,以观察结果的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意念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力量,结果令人意想不到。

种子的力量

  首先从一个自然现象谈起,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逻辑反推一下,就是“种瓜得不了豆”或者“种豆得不了瓜”,这是农作物生长的普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对农作物有效之外,对人是否同样有效呢?虽然这是一个有些匪夷所思的问题,但答案却是相当令人深思的,我们也许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看出端倪:

  1、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都会处在一个非常友善的环境中?如果是的话,那是因为你以前不管在任何时候,对周围的一切人都十分的友善,也就是说,你曾经种下了大量的“友善”的种子。所以,当你有需要时,就会感受到“友善”的果实;反之,如果你经常都会遇到一些傲慢或猜疑心很重的人,那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以前经常对别人傲慢或猜疑,种下了的“傲慢”或“猜疑”的种子?

     2、如果当你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帮你,那也许是因为你以前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别人,种下了“帮助”的种子。反之,如果你身边总是缺少“贵人”相助,那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出手相助?

  3、先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多,比如关爱、某方面的知识,等等,也许你会发现,那正是你曾经付出得最多的,再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少,通常那是你最想得到,但又付出得最少的。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那不是普通意义的礼尚往来,而是种子成熟的结果,如果以上的这些事例在你的身上都没有发生过,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些事例,来主动地验证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

  1、如果你在晚上开车时遇到对面有来车,那么无论对方是否开大灯,你都不要开大灯,不久后,你会发现开大灯射你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有人想从你的前面加塞,你总是乐意让别人,那么不久后,你有急事想超过前面时,也会有车让你;

  2、自己坐电梯时,如果经常按住电梯等后面的人,不久后,你就会发现,经常会有人按着电梯等你;

  3、经常地帮你身边的人做点事、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和愿望等等,过不了多久,这些有可能都会回到你身上来的;

  4、假如你周围一切人都非常尊重,尤其是社会地位较低的那些人,比如:保安、清洁工、送餐的、收送快递的……不久后,你就能明显的感受到,你在很多场合会比以前得到更多的尊重;

  5、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从现在开始,你愿意对你的父母极其孝顺和尊重。不出三个月,你就会看到你的孩子,对你态度会有非常明显的转变;

  当然,如果你把上述的一切,全部反过来做,同样的结果也都会回到你身上来。类似的例子还会有很多很多,它们都是种子成熟的结果。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这个“种子生长规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你帮助过的人,可能永远也帮不上你,而帮助过你的人,可能你也永远帮不上他。但是你对他人做出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行为,总是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返回到自己身上。

  或许,当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可能想实践一下上述的方法。假设你已经经过了实践,或者至少对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不反感,那么我们就开始以问答的形式,对这个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既然是种子,那么它是种在哪里呢?

  答:种子当然是种在土里或者田里,对人而言,种子就是种在自己的心中。比如,你帮助了某个人,那粒帮助的种子不是种在那个被帮助者的身上,而是种在了你的心中。所以,当这个种子成熟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常常不一定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而往往是另一个出乎预料的人。

  二、农作物的种子,是种在土里,然后有阳光、雨露,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得到果实,那么在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里,阳光、雨露又是什么?

  答:阳光、雨露是种子变成果实的必要条件,在“种子生长规律”里,同样也需要类似的必要条件。比如,你曾经种下了大量帮助别人的种子,当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人伸出援手。在这里,你所遇到的困难跟向你伸出援手的那个人,就是这个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你曾经种下的种子,需要通过某件事或某个人,来变成果实。而那件事或那个人,就是种子生长的阳光、雨露,换言之就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

  三、种下了好的种子,就能得到好的结果,是不是种下坏的种子,就肯定会得到坏的结果?

  答:土地是不会去分别什么是好种子,什么是坏种子的,种下了樱粟,肯定不会收获玉米吧?同样,在“种子生长规律”里,也不会去分别好坏善恶的,因为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原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四、农作物的种子生长成果实,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这里的“种子生长规律”,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还有,当种下一粒麦子,能收获一大串麦穗,那种下一个帮人的种子,能收获多大的帮助呢?

  答:1、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对象:供种子生长的土壤,越肥沃,出来的果实就越大。种种子也是一样的,以种下财富种子为例,什么样的田最肥沃?

  有三块田是最肥沃的。恩田:最值得我们感恩的人,比如:父母;敬田:最值得我们恭敬的人,比如:传播智慧的老师;悲田:那些遇到穷困,急难、危难,最值得我们同情,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四川地震人受难的同胞。

  

  2、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行动力:简单来说,就是心动不如行动。如果想要种下正面的种子,“现在”就是最佳的时候!      3、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动机,比如你帮助某个人时,如果怀着极其强烈的同情和悲悯之心,这个种子就相当的强大,被人帮助的果实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同样,当你伤害某个人时,如果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憎恨之心,甚至是带着希望那个人从地球上消失的心,那么,自己被人伤害的果实,同样也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   

  4、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次数,如果你不停地帮助别人,那你通常都会不停地感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如果你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来伤害任何人,那么,你也会不停地感受到某种伤害;      5、取决于事后,你对这件事的自我评估。比如你救人一命,当时你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欣慰,每当再次想起时,同样还是十分的欣慰,而且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还非常愿意再次出手相助,这时你种下的种子,就会被你不停的放大和加强,当你落难时,就会有更快更强大的力量来帮助你。

  五、是不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所有的快乐或痛苦,都来源于我们以前所种下的种子,而现在所做的一切,又在种下新的种子?      答:是的。我们现在所感受到一切,都来源于我们以前的付出。如果时时都到感受到快乐,那是因为我们以前时时都在给予别人快乐,反过来,也一样。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要尽最大的可能种下快乐的种子,而不要做相反的事。

意识的力量

  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在种下不同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经过一定的时间成熟之后,就会令我们感受到相应的果实。那么,不同的思维,也是就是不同的意识,是否所能产生某种形式的能量?或者说,意识是否也能种下种子呢?

  日本量子物理学家江本胜博士,以水为载体,作了一系列的实验,让水听音乐、读文字、看图片,和接受人的意识,并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水在接受不同信息之后,水结晶的照片。

  得出的结论震惊世界:当水接受正面的信息的时候,水结晶的照片非常的美丽,而当水接受负面的信息的时候,水结晶的照片非常的丑陋,江本胜博士根据实验的结果,写出了一本全球畅销的科普读物——《水知道答案》。

  相信这些美丽或丑陋的水结晶的照片,会让你有所感悟。而我们人体60~70%是由水构成的,不难想像,正面的或者负面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在实验室里,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水结晶的照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小事情可以反映出相同的道理。

  假如你每天从醒来后,都怀着厌恶之心对周围的一切人,三个月后看看自己如何;反之,假如每天从醒来后,都怀着感恩之心,祝福周围的一切人,不管是谁,愿他们平安、幸福、快乐,三个月后又看看自己如何。

  那么,这所谓的“意识的力量”和行为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当意识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产生的效果并不亚于真实的行为。也就是说,除了真实发生的行为外,还包括“意因”。也就是,在行为上没有出轨,而仅仅是在思想上出轨,同样也是在种下不忠诚、伤害等等负面的种子。

  这个种子的强弱、大小、成熟的速度,取决于思想出轨时,自己感情的强烈程度:如果仅仅只是一瞬间的轻轻漂过,这个种子就非常的弱,成熟的速度就会非常的遥远漫长。如果是时间较长、情绪也较强烈,获得的果报也会越发的明显。

有高考问题请加







































治疗白癜风有效方法
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55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