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称:故都残暑

发布时间:2015-6-9 14:02:30   点击数:

省社科院教授研究员李远国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农历七月半时人们就有以猪头肉、酒食祭祖的习惯,“当时认为七月半时,夏天已过了大半,即将迎来丰收,所以要用最早收成的一批粮食祭拜祖先

旧时成都城隍庙在今成都市金华街中段的北面,占地大约百来亩每到七月十五城隍老爷出驾时,这里就会聚集很多人,摩肩接踵,看各种由人扮演的妖魔鬼怪招摇过市

华西都市报记者 肖茹丹

其实,中元节烧纸钱这一习俗早在宋代就有了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云:“以竹竿斫成三脚……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所谓袱纸就是把一叠纸钱折成小封,写上收受人的班辈称呼、姓名、收受的封数以及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然后焚烧

在四川文联组织编中元节的习俗写的《四川民俗大典》中记载了活动的盛况:首先是几辆为了驱除秽气而烧得浓烟滚滚的燃着柏树枝的车子,紧接着就是一群衙役挥舞长鞭喝令开道,继之而来的是阴间的开道神和“阴五昌”(五位手拿铁叉、身穿黄褂的花脸大汉)……城隍老爷的泥木雕像和善安详,坐在八人大轿上缓缓而进,而走在城隍老爷前面的还有一个胖判官,他手拿“生死簿”,缓缓走在城隍老爷的前面,惹得众人探头打望

此外,在老成都还有一项习俗,叫城隍出驾,也是中元节的风俗之一民间认为阴曹地府的假期结束时,城隍老爷要亲自出驾巡街来收鬼魂归地府了”随着时间的演变,酒食祭祖的风俗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较为方便的烧纸钱方式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在成都市的不少空地都能远远望见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团团的烛火,市民通过烧纸钱来祭奠逝去的亲人,以求得保护

曾经有一首歪诗,专门描写城隍出驾的热闹场面:“二七观辅驾,踮高望远麻柏过媒睛眨,鞭挥广帽拿,五义黄过直,一锁黑行斜,叮当三婆磕,叭嗒叫娃妈!”

七月半又称“中元节”,每逢这一天,道教和佛教就会举行盛大的法会,超度亡灵,普度众生四川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李远国研究员说,四川作为道教的起源地,亦是中元节的发源地,但却没有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

到唐代,烧袱纸的习俗仍没有改变后蜀花蕊夫人《宫词》里曾云:“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称:“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中元节上坟禁忌今人以是日祀祖,通行南北”意思是农历七月初十开鬼门关,各家的鬼魂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2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