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张灯结彩过十五,欢天喜地闹元宵

发布时间:2021-9-29 8:00:59   点击数:

张灯结彩过十五,欢天喜地闹元宵

亲爱的小朋友们,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你们都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为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也叫元月,宵即夜晚,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早在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中国古俗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夕,就是现在的元宵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也叫下元日。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其名称也有很多,上元、元夕、元夜、灯夕、元宵。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灯谜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把谜面写在纸条上,有的直接写在灯笼上,然后有猜谜人进行竞猜,既能益智,又能娱乐,为元宵节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

舞龙、舞狮

舞狮和舞龙,每逢元宵节,或者开业、庆典都会舞狮或者舞龙来助兴,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狮子和龙都是中国的吉祥物,比如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等,舞狮和舞龙,其实也是一种祈福活动。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有的地方叫柳木腿,在腿上绑上很长的木棍,然后站立行走,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扭秧歌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每当正月十五,北方很多地方都会扭秧歌庆祝,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

放天灯

最早放天灯是用来互报平安的信号,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现在放天灯是一种民俗活动,用来祈福,在天灯上写上美好祝福,希望天灯上达天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知道了有关元宵节的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东城区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吃元宵

元宵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由皮和馅组成,皮通常为糯米粉,馅通常为豆沙、芝麻、白糖、枣泥。形状呈圆形,味甜。寓意团团圆圆、甜甜美美。每到正月十五,我国不分南北,都要吃元宵(冬至节南方吃元宵,北方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表示这一年事事顺心、团团圆圆、生活甜甜美美。

看花灯

绘制小元宵

除了以上这些精彩内容,我还为小朋友们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元宵节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日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我们把无限的祝福绽放在美丽的月光里,无边无际穿越遥远的天空,东幼萌娃祝月圆、汤圆、情缘,愿梦圆!元宵节快乐!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42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