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奉新信息网恭祝全县人民春节快乐原来小年
奉新信息网向全县人民拜年了,
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四季发财!
小年的来历搜集整理/叶德纶明朝的朱元璋,别看是个赫赫有名的开国皇帝,小时候却是个放牛娃,年轻时还是一穷光蛋。一年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赊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那时猪头最便宜,他说那就赊一个猪头吧!老板连猪头也不肯赊给他。朱元璋无可奈何,又无处出气,便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可怜可怜真可怜!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想不到后来真个当上了皇帝。有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油诗,为了践行自己的金口玉言,他便颁旨,从今年起过二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腊月最后一天过大年。但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从此以后,便有了小年这个节日。过年的来历搜集整理/叶德纶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非常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捕食百兽,到了冬天,山中缺乏食物,便闯入村庄猎食人、畜,以致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各方土地便纷纷上奏天庭,天帝便将它们全部赶进深山,只许每年最后一天出来觅食一次。但每到除夕这天,还是会有人、畜遭害,人们还是惶恐不安。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于是每年除夕这天,便用桃木板涂成红色挂在门上,叫作“桃符”,到了晚上还各家做上酒席,全家团聚痛饮一番(后来有的地方叫过大年),然后又在门前烧起火堆,且通宵不睡,敲敲打打,或用锤击竹子的方法发出爆烈的响声,进村的年见着,便吓得逃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大家都为平安度过了这一晚而互相祝福、道贺,又再摆酒席来庆祝这个胜利(后来有的地方叫过新年)。后来经过逐渐演变,桃符改成了用红纸写对联贴在门两旁,锤竹子改成了放鞭炮,烧火堆改在厅堂里(后来有的地方叫守岁),除夕这天便叫”过年”,互相祝福、道贺便叫“拜年”而一直传至现在。春节的来历搜集整理/叶德纶远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便把这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古时称“元旦”。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为顺应农时,便于计算,统一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也称农历或阴历)。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学校等单位使用公历(也称阳历),并把公历一月一日作为元旦,因农历正月初一,都在立春前后,故叫“春节”而沿用至今。元宵节的来历搜集整理/叶德纶
元宵节的来历,传说也有多种。有的说是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定“吕后之乱”而庆祝胜利的日子。有的说是源于汉武帝时,东方朔为了帮助一个因多年见不到父母而欲寻死,其名叫“元宵”的宫女,设计让她与父母相见的故事。更多的说法说是古时有一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天帝震怒,要降罪人间,准备派天兵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下去放火焚烧京城。天帝的女儿却很善良,便悄悄下凡把这个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人们,大家吓得惊恐万状又束手无策。有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交待大家在这天晚上家家门口挂上红灯笼,又放焰火,又放鞭炮。到了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只见人间乒乓作响,一片通红,烟雾迷漫,火光冲天。天帝惊道:“看来是罪有应得,他们自己烧起来了,天兵就不用下去放火了。”人们便安然无恙地避过了这场灾难。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于是每年这天晚上,都要这样热闹一番。这便是元宵节晚上挂灯笼、放鞭炮、放焰火习俗的来历。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源于汉末道教崇奉的三神:即为人间赐福的“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为人间赦罪的“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为人间解危的“水官”(十月十五日生)。为敬祝他们的生日而定: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为求天官赐福,所以人们尤其重视上元节。今天是大年三十,在这里祝大家牛年大吉、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顺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