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你懂为什么鬼节要吃馍咩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农历七月十四,传说中今天是一年之中鬼门大开,阴气最重的日子。在百色长大的孩子对这个节日一定是记忆深刻的,从十四这天开始,百色人就开始为期三天的过鬼节活动。进入农历七月,老一辈的禁忌就特别多,不能去游泳、不要夜游、不能乱说话....这些带着一定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都为这个节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对于吃货而言,节日总是和时令美食互相联系的。三月三吃糯米饭、五月初五吃粽子,七月十四当然也不能缺少。一到鬼节这天,家家户户杀鸭子、吃
馍,晚上9点之后各个十字路口还有人在烧街衣,初中的时候晚上放学走过十字路口本来不怕的,街衣这么一烧,走过去鸡皮都被吓起来了。吃鸭子的来历大家看得多了,但是为什么要在七月十四吃馍却很少有人说的出来。馍是壮族的传统小吃,七月十四要吃馍在百色已经流传的了上百年的历史。馍之所以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坊间也流传这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据说在很久之前广东的商人第一次来到百色过中元节,看到壮族人家制作的馍包裹在芭蕉叶里扁扁的糍粑像是被什么东西碾()压(guo)所以得名馍。关于为什么要吃
馍,民间的说法也很奇幻。七月十四鬼门大开,这一天游魂野鬼和鬼差都会游历人间享用人们供奉的美食和香火。为了让自家的亲人能在阳世多留点时间。就专门包一个黏腻的馍来孝敬鬼差,鬼差的嘴巴被馍黏住之后就不会那么快将往生的亲人赶回地府去了。七月十四到来的前几天,家里长辈开始一年一度的包
馍活动。提前一天将糯米用水磨磨成了糯米粉,用芭蕉叶包上芝麻、冬瓜糖、碎花生的什锦馅料或者纯豆沙馅料一蒸馍里芭蕉叶的香味与馅料的香气混合在一起让人忍不住直往下流淌的口水,韧韧的馍成了七月十四这个节日里最好吃的甜点!右江河谷自古就出产优质的糯稻米,这也造就了壮乡人天生喜欢吃糍粑、糯米制品。每逢时节制作的糯米制品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艾馍、糯米饭、马打滚、
馍这些糯米制成的小吃最早的起源都是来自于壮族人家。农历七月阴气重,芭蕉叶可以阻隔阴气,补充阳气。在贫苦的日子里,带甜味的东西非常的难得,忙碌了一个夏天之后吃点糯米制品犒劳自己,滋补身体。馍就成了七月十四的首选。聪明的壮家人,懂得利用大自然给予的一切资源,蒸好的
馍在芭蕉叶的包裹下吃起来不沾手又方便携带。在农耕时节里,在田间地头劳作时还能从携带的东西里掏出馍填饱肚子之后继续劳作。步入现代社会之后,甜味不再那么难得,人们也早已经不用再辛勤劳作。但是七月十四吃馍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再过几个小时七月十四就要过去了,吃完了鸭子之后别忘了吃个
馍,让味蕾记住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味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