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传统文化鬼节中元节盂兰盆节

发布时间:2021-2-4 18:04:12   点击数:
农历七月十五,有“鬼节”“中元节”“盂兰盆节”的不同名称。不同的名称,其实是来自不同的文化体系。(一)民俗鬼节“鬼节”这个名称来自汉族民俗。汉民族自古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其中先秦时楚文化中,春、秋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春祭曰祀,秋祭曰尝。有相关记载:“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这些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风俗。而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二)道教中元节“中元节”这个名称来自道教。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应该像上元节一样,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有这样一首诗: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秋霜清华,小童嬉耍。天上,皎月朗照;水面,河灯闪闪。天地人间,灯月同辉,寄托着民众邈远的祈愿。(三)佛教盂兰盆节下面一首诗透露出,“盂兰盆节”这个名称来自佛教。也可以看出,民俗在与道、佛文化的结合中有一些变形。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目犍连尊者救母的故事。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如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有温度的活动公益沙龙读书会静心阅读广州市静心读书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30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