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国年,中国味儿中国风主题图书推

发布时间:2017-9-24 20:00:28   点击数:

“中国年,中国味儿”。辞旧迎新大年夜,一家人围炉夜话时不妨讲讲老故事闲磕牙吧。为大家推荐馆藏“中国风”主题绘本。童谣、传说、历史故事大荟萃,年画、剪纸、刺绣、皮影…鲜活灵动中国味儿十足的图画直接带你走进记忆最深处的美丽故乡。推荐书目皆有馆藏,欢迎借阅!

《年》(熊亮著)

讲述了一个独特的“年”的故事。

“年,是寒冬里的孤独感慢慢聚积而成的一个怪物……”

不一样的故事,同样的“年”。

书中大量运用“红色”传达了中国年的特色,让整本绘本喜气洋洋,充满了浓郁的年味。

再加上绘出过年的各种活动,包括放鞭炮、挂年画、提灯笼等,也让读者跟随故事一同领略过年的热闹气氛。

《鸡年的礼物》(于平/任凭编绘)

“咕咕嗒!咕咕嗒!”鸡年到了,俺们夫妻带着鸡娃给大家拜年啦!俺在远古的时期,是天帝派往人间的“吉祥鸟”,专门负责降吉祥给人间,因为留恋人间的生活,触犯了天规,被天帝罚下了凡界,变成了人间的六畜之一,取名叫“鸡”。俺在人间受到大家的宠爱,家家户户都养俺,称俺为五德之禽。俺有很多好玩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成语俗信……统统送给可爱的你们。愿可爱的你们:鸡年吉祥如意、大吉大利、连年大吉、吉庆有余!

《十二生肖的故事》(赖马著)

十二生肖是中国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故事,

这则计岁传说在赖马版的改编与绘制之下,显得热闹非凡而更具生命力。

例如公布选拔十二生肖的画面,也同时出现通揖犯和通揖公告以及岳母为岳飞刺字的画面。这种跳跃式无厘头的思维,正表现出作者的童趣与不受制于现实的本质—能够把一切的不合理,变为合理。作者将一则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重新诠释,以他擅长的轻松趣味手法,重新将旧酒装进新瓶,用另一种语言,让今天的年轻读者们,用另类的思维方式,去体验祖先的文化遗泽。

《灶王爷》(熊亮文,马玉绘)

《灶王爷》取材于传统,以民间信仰为题材,展示我们独有的文化。

《灶王爷》呈现的不单纯是「过去」,它要向世界宣示,我们的祖先有着这样美丽的崇善精神。

灶神爷爷那一双大眼睛与一幅明察秋毫的样子,其实是我们内心深根的仁厚与良知,它恒常地提醒我们,无论在甚么时候都应自我完善。活在「现在」的我们,如何继承传统,并把这一切让「将来」的孩子都一一读懂?

作者用图像与文字承担了重责,以蕴含民间传统气息的《灶王爷》,寄寓了人类恒常的感情。

“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熊亮”

包括《传统节日》《好玩的汉字》《京剧猫壹》《京剧猫贰》四本。

《传统节日》:

介绍了十二个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

包括除夕、新年、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腊八节。

图画风格各异、充满童趣,还运用了不同的传统元素,如水墨、瓷器、剪纸等。

这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凝聚着传统文化魅力的图画书。

《京剧猫壹》、《京剧猫贰》:

作者让猫、老鼠、河马等各种动物作主角,扮小丑、拉胡琴、翻跟头,上演三岔口、大闹东京等经典剧目,形象地告诉孩子们翻跟头、髯口、小丑、胡琴等京剧小知识。

《好玩的汉字》:

在汉字文化的基础上,用无边的想象力,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彩缤纷的汉字乐园。

在这个乐园里,每个汉字都有了生命和表情,孩子们可以熟悉汉字字形、了解汉字由来、理解汉字意思。

这是一本更符合孩子形象思维认知特征的识字书。

《大师中国绘:传统故事系列》(杨永青编绘)

这一辑精选国画大师杨永青先生的作品。

古老的儿童智慧故事、质朴的真情、气韵生动的国画,优雅的中国风中洋溢着浓浓的童趣,

杨老在丹青水墨间描绘出一个美丽睿智大气的传统中国。

绘者笔下的各个人物都会用身体说话,那灵动的眼神、生动的表情、逼真的神态、传神的动作,组成了丰富生动的身体语言,向读者讲述着他们性格、情感以及内心的微妙活动。

绘画采用的是国画中的写实手法,考究的工笔风格,严谨、工整、细腻、精致。无论是故事发生的朝代背景,还是人物的身份地位,在画前都经过周密考虑、认真查证,准备充分之后方才落笔。画中的服装配饰、发式冠带、床榻几案、鞍马舟车,都有史料出处,蕴含着不同朝代里服饰、器物、家居、出行等各种风俗文化。

和孩子一起,品国画盛宴,分享英雄少年的传奇故事,与他们共同成长吧。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司南文,马得等图)

——每个传统节日故事,都是一次与历史的相遇。

读一套书,让孩子了解节日传说的同时,

还将大师级别的美术熏陶给了孩子,该算是一次富饶的阅读旅程吧!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总共8本,收录了8个传统节日故事。一些故事来自民间的口耳相传,比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原来来自于一只怪兽“年”的传说;七夕节,来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而端午节,则是源于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

值得一提的是,每本书的最后,编者都贴心地附上了相关的历史小资料,让孩子们读完故事后,知道故事之外还有更为广大的天地,而无论是天上的神仙,还是地上的英杰,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之流中去。

节日因故事而生动,节日因故事而流传。

跟孩子一起读这套书吧,领略我们集体记忆的河流里,那些被标注的瞬间……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套装共1册)》为套装书,共1册。

分别是《辞旧迎新过大年:春节》、《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节》、《春蒿黄韭试春盘:立春节》、《二月二,龙抬头:春龙节》、《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粽米飘香艾蒲长:端午节》、《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千里共婵娟:中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重阳节》、《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节》、《谷粟为粥和豆煮:腊八节》、《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节》。书中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元素,以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汉声杂志社编)

这是中国儿童读物出版历史上,最经久不衰的出版传奇。

汉声中国童话简体版的出版,极大地满足了汉声粉丝的期待,这套书以农历年为主线,每天一个故事,确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据说在编写的过程中,汉声编辑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讲,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所以中国童话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这套书不仅以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声从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壁画、雕塑石刻中汲取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同时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书屋曾经有一个台湾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是听这套书长大的。这套书连续几个月进入书屋借阅排行榜前三位。

《小鱼的春天》(保冬妮文,喻翩一绘):“奶奶,我回来啦!”

——清明节,女孩小鱼和父母回到了老家。

熟悉又陌生的风景、亲人们的生活,扑入小鱼的眼中。《小青花》(保冬妮文,黄捷绘):“你要能成为真正的猫,那该多快活!”

——小花猫盼望青花小瓷猫和他一样活蹦乱跳。

于是,在这场寻找生命的游戏中,两只小猫走进了古老的景德镇。《舞鹤》(保冬妮文,夏婧涵绘):“我什么也听不见,我的世界,像天空一样宁静。”

——聋哑女孩从湖中救起一只白鹤,她与鹤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在与鹤共舞的日子里,她渐渐长大,成为真正的舞者。

“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共有三册:《小青花》《小鱼的春天》《舞鹤》

这是一套让孩子“精神还乡”的原创图画书。

用最美图画书呈现的“最美中国”,不是政治的简单图解,也不是道理的枯燥讲述,而是把中国的风景、童年、人情、文化融合在精美的图画中,让孩子体会本土文化。这套饱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图画书,能让孩子在熟悉的风景和生活中发现中国文化之美。

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图画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文,何谦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所作的一篇即景抒情的散文。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融情入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

这本图画书的文字部分基本保留了原文中写得最美的句子。

绘者用各种深深浅浅的绿给读者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话色彩的月色荷影。满画页的构图模式、略带抽象的画风也贴合了孩子们的视觉特点,将如流水的月光、曲曲折折的荷塘、阴阴的树色描摹得淋漓尽致。

《小橘灯》(冰心文,张冬彧绘)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知道会遇到多少曲折和苦难,经历着人生的甜酸苦辣。有的时候看得到太阳,但是有的时候太阳会被乌云所遮盖,白天就好似黑夜。在那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心灵中的那盏“心灯”,一盏在冰心妈妈心中永远燃烧不灭的心灯,在黑暗中指引我们在充满荆棘泥潭的道路上坚持前进。翻开绘本,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枝繁叶茂的黄果树,逼仄的石板街和房间里的小竹凳……从《小橘灯》里,我们读到了人性中永恒的善良、热忱、乐观、勇气和责任。

此外,还有如下相关馆藏书目,欢迎来馆借阅~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92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