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人间仙境魅力中兴
通向王婆岩景区的旅游公路摄影:曾勇
中兴镇地处大青城旅游区,幅员42平方公里,山地平原各半。为两大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的连接地带,为世界遗产青城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控规区域,为百亿工程万达旅游综合体的功能配套区,旖旎的风光、厚重的文化、古朴的民俗、珍珠般的村落,不失人间仙境的美誉。
第一节山水
中兴镇北部山区为王婆岩景区,处青城山腹心。属喀斯特地貌,峰峦拔地而起,气势磅礴,沟壑纵横。成都山海拔米,八卦台海拔米,山王庙海拔米,鸿都观海拔米,龙居山海拔米,南天门海拔米,周家山、何家山海拔米,上元茶山山脚米。
巍峨的金鞭岩,直插云霄的周家山、何家山,陡直如壁的上清宫绝壁,悬峭的南天门,如剑指穹的白岩,千回百转的麻姑洞、牛角洞、玉真洞,妙趣横生的节理,似哭似笑的巨佛,让人叹为观止。1.9亿年前,尚为大海。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在距今万年才出露成陆,以砾岩、砂岩、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灰质砾岩、产金、石英和础玉。这里是鸿都山,浑圆平顶的山体,中间是大地坑,四围八峰拱卫,疑似远古火山口。地坑中的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记述的鸿都观,是大蜀茶农起义发动地,茶农李顺从这里走上政治舞台,登上帝位。
中兴镇孟江源头摄影:谢道平
纵贯王婆岩景区的山间河流清苔沟、龙居溪和偏寮沟在三溪汇流成为孟江。孟江长13.9公里,积水面积39.8平方公里。青苔沟的波光潋滟,龙居溪的蜿蜒如练,偏寮沟的千涓汨流和孟江的婉约多情,给人以无尽的柔美感。飞泻而下的飞瀑,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宽如珠帘的悬瀑,银光闪烁,赏心悦目;飞珠溅玉的飘瀑,缥缈悠逸,如梦如幻。“小九寨”的恬淡风光,让人痴迷沉醉。
独特的环境、气候条件,使王婆岩景区成为植物博物馆,成为新生代孑遗植物如银杏,珙桐、莲香、水青山桐子、石栎、领春木等的保留地,成都十大树王之一,唐玉真公主所植唐杉,历一千四百余年仍孤傲挺拔,彰显王气。茶房沟古茶峥嵘,茶圣陆羽脚迹斑斑,青城茶声名远播。
灵山、秀水,孕育出了无数充满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观,明代杨升庵所记青城景,有34处在王婆岩景区,王婆岩千古神奇。
王婆岩景区是一首跳荡的诗,一幅流动的画,雄竣、婉约、娇柔、妩媚、神秘、多情,难怪张大千王婆岩画作在新加坡展出轰动世界,难怪世界遗产专家称王婆岩为“世界仅存的净土”。
第二节道教
王婆岩景区历史悠久,是古代青城山道教宫观集中分布地、是晋唐时青城山道教活动中心,文昌宫为道教祖庭。青城山正一派道教,由黄老之学改造而成。
远古时,青城山先民栖于孟江右岸秦山洞,古蜀先王在成都山建都,名“蜀都原基”。黄帝南巡至青城山,问中皇丈人真一之道(《先天本纪》),问道处即中皇观。八卦台,又名天皇庙,古蜀第二代帝王柏灌治青城时的都邑。兰家磨子一带,古名西山,古蜀第四代帝王杜宇归隐处。秦代,八卦台建有渎祠,为封祀渎山(即大青城山)的祭祀处,东汉汉安二年即公元年。张陵从大邑鹤鸣山到青城,沿孟江而上,折入龙居溪,在天地合一的鸿都山地坑建玄宫修道,传道,后玄宫易名为鸿都观。《灌县乡土志》记道:鸿都观,汉晋古迹。
三国时,道士李意在鸿都道观为刘备占卜凶吉。晋代,大成国皇帝范贲(范长生之子),曾在鸿都山地坑建皇宫修道。晋宁康二年,即公元年,蜀人张育建蜀国。前秦入侵,张育退三溪,上压月山坚守,战死。后人在压月山前建玄真观祭祀。后移祀三溪两河口文昌宫。
上皇观驻辇亭摄影:谢道平
唐贞观时,太宗小皇子到青城玄真观(上皇观)学道。发现川芎苓种。并在玄真观创出天下一绝的芎宴。开元初年,唐玄宗的姐姐金华公主在中皇观侧建造西蜀最大的金华宫居住悟道。
唐玄宗的妹妹、道士玉真公主到青城压月山修道。将濒临坍塌的玄真观进行修葺,用自己的法号“持盈”命名观名。玉真公主在持盈观除了传播道法外,还组织山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赈济灾荒,深受山民爱戴。“安史之乱”崇道重道的唐玄宗避祸入蜀到青城持盈观设朝指挥平叛,铸飞龙铁鼎以显圣威。修建级石阶以示至高无上,修建青皇观接待外臣,使青城山道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后世文献资料记载了这段历史:《青城山记补正》说:“唐明皇登青城山,于长生观驻辇,故《明统志》谓观为玄宗别殿。”《名胜记》说:“上皇观,明皇幸蜀时造。”《纪胜》说:玉真公主殒后葬王婆岩南侧,“明皇入蜀,开冢视之,仅存冠屐”。《长恨歌》(唐)。《仙传拾遗》(五代)都记载了唐玄宗在鸿都观叫道士杨什伍(通幽)上碧落下黄泉寻找杨贵妃的故事。唐代诗人薛逢《上皇观》诗这样记述唐玄宗在上皇观:“狂寇穷兵犯帝畿,上皇曾此振戎衣。门前卫士传清警,砌下奚官扫翠微。云驻寿宫三洞房,日回仙驭六龙归。当时丹凤衔书处,松柏苍苍已合围。”唐代另一位诗人章孝标《上皇观》诗也记述了唐玄宗驻辇车上皇观的事:“烟霞华盖七星坛,想象先朝驻禁銮。辇路已平栽药地,皇风犹在步虚坛。楼台蜃气晴萧索,杉桧龙身老屈蟠。翻感惠休并李白,剑门空处望长安。”
五代,前蜀国皇帝王衍和太后、太妃崇道信道,驻辇中皇观侧的金华宫。《五国故事》说:“衍之末年,率其母后等同幸青城,至成都山上清宫。随驾宫人皆衣画云霞道服,衍自制《甘州》曲词,亲与宫人唱之:“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怜沦落在风尘!宫人皆应声而和之,衍本意以神仙而在凡尘耳。
上皇观的级石阶摄影:曾勇
民国《灌县志》引前志记载说:太后、太妃是青城王婆岩徐耕的两个女儿,从小信道。在与王衍同游驻辇金华宫时,即兴吟诗。太后吟的诗是:“再到金华顶,玄都访道回。云披分景像,黛锁并楼台。雨涤前山净,风吹去路开。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太妃吟的诗是:“碧烟红雾扑人衣,宿露苍苔石径危。风巧解吹松上笛,蝶娇频采脸边脂。同寻僻路思携手,暗指遥山学画眉。好把身心清净处,角冠霞帔事希夷。”后蜀国皇帝孟昶妃花蕊夫人,青城王婆岩徐璋女,天姿国色,景仰麻姑,相传在麻姑洞与麻姑同浴。
唐末五代,因道教领袖杜光庭在鸿都观研究和传播道学而使王婆岩一带成为道教中心。每年农历二月初五在鸿都观举办道会,会者万人。《灌县乡土志》说:鸿都观又名清都观,门外云洞即白云溪。《长恨歌》“临邛道士鸿都客”杨什伍即鸿都观道士。唐末,杜光庭由长安入青城居之,著书一百余种,脍炙人口,弟子孙徒师范教法不衰。宋代张俞隐此著书立说。
宋元祐年间,张陵裔孙张继先入蜀至青城王婆岩青皇观伏魔兴道,道教再度复兴。虚靖天师张继先斩魔处,山石犹丹。虚靖殁后,正一道徒成为拜章消灾或葬仪的道士。
元代,创三教合一的全真教,王婆岩道观奉老子、释迦摩尼和孔子。个别道观加奉财神赵公明。
第三节民俗
因王婆岩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中心,所以中兴成为青城山道教的门户,加上唐五代皇帝、后妃驻辇游览王婆岩和公主修道王婆岩,以及晋唐时中兴即为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使中兴三教九流汇聚、南北文化相融、宫庭文化融入乡土文化,使中兴民俗独具特色。
耆亭社区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包棕子过端午摄影:曾勇
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有:立春动士;春分送雀;春分会;三月三娘娘节;采茶;嫁毛虫;清明祭祖;端午包粽;端午采药游百病;六月六晒衣服;中元节(七月半);中秋赏月;重阳米酒和登高游山;冬至杀年猪;腊八节;过年;拜年;撞拜干爹;婚庆;寿诞;丧葬;送茶;建房(择地、上梁、乔迁);狩猎;民歌。
中兴镇的春分会摄影:曾勇
第四节沿革
中兴域地在古蜀柏灌时是“蜀都原基”,杜宇时杜宇避水南往的“西山”。汉代,王婆岩一代有“山市”。
南齐武帝于永明元年登基,置齐基县于青城山五里村口和帝于中兴元年登基。和帝崇道,将道教中心王婆岩的门户赐名为“中兴”。
唐代,王婆岩三溪成集市。孟江与沙沟河汇合处有渡口,两岸有骡马店、食店、商店和地摊。唐代,青城茶成为贡茶和贸易商品,马帮不断,背夫不绝,渡口处渐成街市。
宋初,因街市和王婆岩居民多长寿,将街市命名为“老人场。”南宋时,王婆岩一带所产茶叶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进山道路拓宽,三溪集市繁荣,三溪酒店兴隆。现存于王婆岩穴壁的“赵真修路记”记道:“岁次辛丑淳熙八年四月二十曰三溪酒店赵真出备砌方便阁路为众结缘愿生生世世子孙获福谨记。”宋末,元兵三破成都,老人场化为灰烬。
明中叶,置耆亭乡,辖今中兴、石羊、柳街、安龙和青城镇部分,老人场更名为耆亭镇。明末战乱,街市残破,居民不是死于战火就是外逃。
清顺治十八年,灌县设知县,耆亭镇恢复集市,于东岸新建街房,中兴镇形成规模。康熙中叶,为筏村一、二甲和青城甲。咸丰时,为中兴局,辖今中兴平坝区和青城山镇部分。光绪三十一年,分别辖于西二区、西三区、西四区。宣统三年,为中兴乡,辖今中兴、玉堂、青城山、大观四镇。
民国19年,为六区中兴镇,辖1镇9乡。24年,为新四区。25年,为中兴联保。29年,为大中镇。30年,为四区中兴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中兴乡,年,中兴乡、大兴乡合并并建立中兴人民公社。年分置。年7月,政社分置。年12月,改社为乡、大队为村、生产队为村民小组。年9月撤乡建镇。年5月改村为社区,年年底沿江社区划辖青城山镇。
编者按:兰字尧(——)《文化中兴》顾问。四川都江堰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已发表各类作品余万字,其名字收入《中国民间文艺家传略》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曾多年担任中兴镇人民政府文化顾问,本文是应编辑的命题约稿完成的。
传播中兴动态,反映群众心声。宣传惠民政策,丰富文化生活。《文化中兴》甘露聚糖肽片价格谁清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