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红薯有11种吃法,每种我都流口水
放火边烤,灰烬里煨,糖分慢慢蒸聚到皮下一层,趁热剥开,黄里丝丝红,轻轻咬一小口,冒着热气的甜,在舌头、牙齿上打着转儿,舍不得匆匆入腹。不过往往吃到后面,大都变成狼吞虎咽,吃完意犹未尽吮着手指。
另外,奶奶还会熬红薯糖,不过总是不带上我,现今我都只能回味,自己无法重现她的那门手艺了。
在米饭不够吃的年代,奶奶就会把红薯剁碎成丁和米饭煮在一起,香糯可口。
直接把洗干净的红薯,切了,放在锅中水米上,米饭熟时,红薯也一块熟了。
红薯还可以做成红薯干,是农家给孩子最主要的零食。用一个大铁锅,奶奶让我烧火,连续煮上几锅,再一个个切成片或条,在阳光下晒,就成了我最喜爱的零食,红薯干。
晒的时候,时间的长短和节奏非常重要,过了太干,没滋味。不够容易起霉,保存不久。
除了主食和零食,奶奶还会把红薯做成菜,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红薯蕨粑和红薯线粉;
把红薯切片切条,晒得越干越好,碾压成粉。以1:2加水,放入铁锅,用老劈柴把火烧旺后,用稳火熬15分钟,边熬边搅,直到全部变成灰色半透明胶质,出锅冷却,就成红薯蕨粑了。
奶奶比较讲究,熬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米粉、面粉,以及少数白糖和芝麻油猪油,熬的时候就喷香。这是用来招待重要客人时方做的菜,拿它来炒腊肉,再加些白辣椒,堪称镇宅之菜。
即使吃法如此多样,红薯还是远远用不完。它太容易成长了,春天雨水来临时,剪根秧子插在土里,过段时间翻一次秧,断其蔓根,就不需要再搭理它。待到立秋,苗产少了说也得有一两千斤。
吃不完,自然不能浪费。其非常娇贵,对空气和湿度要求奇高,放在屋子里,不出两月就烂。
窖埯,这个生态冰箱,自明朝红薯从吕宋引进来后,成了它的专属,以致很多人把窖埯直接叫红薯窖。
北京的冬天冷的早,这个时候,就有走街闯巷的红薯炉子三轮车,吆喝着叫卖。
我吃过的烤红薯,都是奶奶早上做饭时,丢在灶里的灰中烤熟的,吃完早饭,我上学走时,便成了我书包里的午餐。
奶奶,想你了。想你剥开烤红薯,见到红薯皮上粘着的红薯瓤,用您那参差不齐的牙齿,把瓤一点一点刮进嘴里时的动作。然后把剥好的烤红薯给我。
奶奶,您知道吗,这个动作我从小就学会了,到现在也改不了。
感谢灰姑娘、卢子,不辞辛苦,拍摄图片。
县志
地方志,是一个地方,历史的积淀,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书。
地方志,包含了当地的:
图考、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学校、选举、祠祀、陵墓、古迹、帝王、名宦、人物、孝义、列女、流寓、隐逸、仙释、方伎、艺文、杂辨;
可以说,是世界上对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人文、最丰富的记载。
需要县志,点击这
连载
(1)土匪抢亲(2)三合汤(3)高玉堂(4)九佬十八匠(5)皮箩(6)静鞭(7)梅山仙师(8)妈手(9)停坐(10)险胜(11)禾兜崮下冇饭吃(12)白辣椒炒干鸭子(13)九龙转(14)纸龙灯马跑菇(15)馄饨摊活龙现(16)席王终出手(17)你反了天了(18)老鸨子和女土匪
(19)陈主簿(20)席子文化(21)兑付承诺(22)魏源父亲
专栏
赵焕洪
母亲的丝线中元祭屈原童真童趣两首宋词三首渔家傲守不住
贺显群
金石桥的来源与土桥历史如果有天不差钱了,我就回土桥土桥土话“辣物子”
寨背冲的檀据鬼那个再美腿上邪笑的恶魔你现在还好吗
萧小群
桃花坪之佛缘寺路过游泳池并记飞花
萧成晟
阴间法定假日——中元节
楚木湘魂
不用豆子的神仙豆腐酒娘蛋请新客走笔望云山童年米糖
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