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廖信忠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发布时间:2017-7-18 10:00:14   点击数:

作者:廖信忠

我们认识台湾,往往通过一些碎片标签

人物碎片: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风景碎片:秀美的阿里山

新闻碎片:茶叶蛋事件

一海之隔的宝岛,总是因为一些碎片式的标签被妖魔化或者神佛化。

于是我们便觉得台湾像是一顿快餐,匆匆吃过就好

其实台湾也是一壶值得文火细炖的老汤,各色食材洗好切块放入,随着汤面咕嘟咕嘟冒着气泡,一匙羹,回味着的,是慢溯的时光,也是浓郁的人文气息……

以下文字摘自廖信忠《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基隆·中元祭

这是全台湾最有名的中元节祭典,加上这期间的活动,已经成为民众热衷的民俗嘉年华会。

电影《艋胛》展现出帮派斗争

早期台湾开垦时期,漳州人及泉州人先后来到台湾,常常为了水、耕地和宗教信仰产生冲突,发生大大小小的械斗。年,在基隆一带爆发了大械斗,情况异常惨烈,收尸时都难以辨认是哪一方人士。最后两方领袖终于意识到代价太过惨重,遂以和为贵,将死于械斗的人合葬,双方合议联合举行农历七月普度,抚慰死于械斗的亡魂。可是两方想要“拼高低”的心结还在,故将彼此的竞争从暴力冲突转变成中元普度庙会时,以阵头(阵头是闽南民俗技艺,是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民间庙会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艺之一)的精彩分出高下。

中元祭

基隆中元祭每年都有一主要姓氏宗族主办当年的主普坛。这是因为当年漳泉双方达成共识,与其以宗族来区隔,不如以“姓”来区隔,原因在于就算族群不同,同姓的人“年前是一家”,通过合作办理普度庙会阵头,来化解彼此间的干戈。

这个已经办了一个半世纪的祭典,这几年改朝宗教艺术节的方向发展,每到农历七月十四,基隆就涌进大批观光客观赏各式各样的彩灯,岛外各民族乐团也参与演出,如同嘉年华会般的花车绕境,一直游行到八斗子海岸边。活动的高潮是放水灯,一座座写着各姓氏的水灯漂荡在八斗子海边,越漂越远,那是为了帮海上的孤魂照路,引导孤魂到岸上普度。

民间相传,凡死于非命而又无妥善安葬者,怨气太重会化身为“厉鬼”,所以,中元节在台湾,某种意义上是在安抚这些客死他乡的无主孤魂,借由普度,建醮作法,希望受尽苦难的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免于饥寒,早日超度脱离地狱苦难。

台湾人很妙,也不直接称他们为孤魂野鬼,好像不太尊重,所以皆称他们为“好兄弟”,以后你到台湾听到人家说那些“好兄弟”,指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兄弟,别误会了;同样的避讳,墓地也不爱叫“墓地”,台湾人爱称之为“夜总会”。

台北·牛肉面

台北市已经办了好几年的牛肉面节,年年评选出名店,仿佛牛肉面成了台北市的特有小吃,但如果对台湾的饮食文化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牛肉面”这食物,其实跟空军有很大关系,台湾牛肉面店密度最高的地方,都是有空军机场的地方,像新竹、高雄冈山等地。

马英九出席台北牛肉面节

国民党空军来台时,最后几乎都是从四川直接飞来台湾,所以空军里四川人的比例很高,而四川人的饮食习惯和台湾相差最大,所以常常会自己想办法用台湾现有的食材生产“家乡味”

红烧牛肉面的另外一“味”就是豆瓣酱,台湾人都知道台湾最有名的豆瓣酱产自高雄冈山。原来当时军队人事膨胀、薪饷有限,下级军官搞副业其实是被默许的,所以有一位四川籍的穷士官刘明德,就在家里凑合着台湾的食材弄了一缸辣豆瓣酱出来卖,后来这牌子越搞越大,现在“明德豆瓣酱”几乎是台湾人的家常必备,地位差不多跟大陆的“老干妈”一样。

台北牛肉面

也就是这两个重要元素,汤浓、面Q、肉大块的台式“川味红烧牛肉面”就出现了。很多年前刚开始赴大陆旅游探亲,有些台湾人想去四川找“正宗的红烧牛肉面”,那当然是找不到了,因为那是台湾发明出来的吃法。一碗牛肉面,有多少大时代的缩影,有多少乡愁在其中啊!

新北·十分

十分街

这是平溪线中途最有名的一个小镇,列车一路上在山谷间穿梭,随着一声汽笛,你会发现,火车怎么开进街里啦?原来铁轨就直接从十分的商店街中央穿了过去,这也是十分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过去平溪线还不那么热门时,就凭着这些景色总是吸引大批日本铁道迷专程前来朝圣。

恋恋风尘海报

如果你熟悉台湾电影,会觉得十分这个地方怎么有点眼熟,就是因为《恋恋风尘》那张走铁轨的海报太有名了,那个角度就是在十分车站,列车要驶进街上前的铁轨上拍的。事实上,这是部导演吴念真半自传体的电影,吴念真从小就在这一带长大,他的作品里经常提到这里的矿村实景,他与侯孝贤的电影也都爱在这一带取景。

天灯节

在十分街上,“走铁轨”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居民在铁轨两旁卖东西,摆摊子;游客在铁轨中央放天灯,铁轨本身就是这个小镇的卖点。十分也是台湾有名的天灯之乡,每年元宵节晚上,总有数千盏天灯在此冉冉而升,将众人的愿望升到天上,上达天听,黑夜中灯火点点,是这个小镇一年中最浪漫的一个夜晚(当然,头低下后看到四处人爆多也就浪漫不起来了)。平常,总是有游客就在铁轨上放起天灯,但如果风太大最好就不要放了,放到一半掉下来,那代表希望破灭,多悲啊!

台南

夜色中的安平港

说到台湾就一定不会漏掉台南,因为台南是台湾发展的起点、台湾历史的开端。台湾近年的历史中,台南作为首府就有年。最初“台湾”这个名字,所指称的原来也就是台南。

由于台湾整体政经环境和城乡间的消长演变,如今说到台湾,台南一定在印象之中,不会忘记,却不是绝对突出。这种介于鲜明与淡远之间、悠然静默但却踏实的存在,是台南的特质,也是台南人的特质。也许是历史背景造就的性格。说是没落贵族的自尊和身段也好,又或者是环境给予的天性,台南人隐约有一种不匆忙、不争不抢,有些小事不太喜欢计较,看重人情的性情。这种好似处变不惊的特色,有人说是人情味浓厚,有人名之曰淡定,是好是坏很难说,看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台南是座有历史的城市,包容着异国色彩和脉络的历史;绝对有自己的特色,却有着宽容的温和。可见的事物如此,无形的人情也是如此。

到今天仍会听到有人说台南好像有钱人很多。这种印象大概也是跟发展得早有关,毕竟是台湾发展最早的商埠,彼时商贸活动兴盛,积富之家不少。台湾有许多传统财团都是从台南发家的,台南多的是家传富贵的“田侨仔”,嫁女儿时得“嫁妆一牛车”,这种通识概念便不胫而走。但时移世易,恐怕也是一种刻板印象了。

台南有些地区的婚嫁礼俗仍遵循闽南传统,程序做足,因此给人一种台南人很传统的印象。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得有来有往,重视礼数,台湾人说“厚工”,这种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认同,确实也是台南人的特质之一。

台南吃喝

在台南长大的导演李安,曾说台南的古雅气质塑造了他的个性:“我对世界的眼光,是在台南养成的。我的纪律,道德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上是台南给我的。”台南这座城市的确有这种底蕴。

如今台南的名字又渐渐响亮,成为台湾观光的主要代名词之一。很多旅客喜欢来这里,因为这个城市的步调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充满了过往岁月的悠远痕迹,古迹在这里是活的。而因为开埠最早的长远辉煌,酝酿发展出尝不尽与回味无穷的美食,更是一大吸引力,往往还没离开,就已经想预约下一次的旅程。

出生于台南的当代台湾文学大师叶石涛说:“台南是一个适合人们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活的地方。”只要在台南散步几回,心中总是浮现这句温暖的语句。台南就是个一切都“慢慢来”“淡定”的都市,有人说:“请大家以结婚的前提和台南交往,不要跟她玩一夜情。”来到台南,就是这么一回事啦!

觉得不错,点个赞↓↓↓









































鍖荤枟鐧界櫆椋?
鐧芥椋庡ソ娌诲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85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