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六本书里了解更为鲜活的福州往事

发布时间:2017-7-10 5:22:59   点击数:

寻我旧梦/中的精神/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中国人的快乐/认识东方/日出而作

?

年HOMELAND曾设过“开卷读”栏目,每期介绍一本由福州籍或在福州生活过的作者撰写的书籍,这些来自不同年代的作者带来了鲜活的福州往事,在这里可以窥见别样的生活细节。

寻我旧梦

作者_鲲西

出版社_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3月31日福州八一七北路南街段正式封路,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地下商业街,地面上则将进行改造,以融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拍照时最后几棵树龄四五十年的樟树离开南街。目前南街还在改造中,未来,留给几代福州人浓浓回忆的南街将以另一番面目出现

年出生的鲲西,原名王勉,祖籍长乐,祖父王允晳为同光体闽派著名诗人,光绪十一年中举人。鲲西从小便被寄养在仙塔街的外婆家,直到上大学才离开福州。漫长的年少时光,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四五年前就听闻鲲西老先生要出版与福州有关的书,《吾爱吾闽》改为《窗前灯下》,老先生说年纪越大,对旧事记忆越深,常常想起幼时在福州祖母和他于灯下玩象牙制的七巧板。最后仅是在年出版了《寻我旧梦》,但仍可以在这本文集里读到各种闽人闽事,其中自然不乏鲲西的家事与回忆,虽然有些记忆并不那么准确,但老先生对于故土的浓浓情意在书中随处可见。

鲲西笔下的南街

“大城市都有一条象征它的繁华的大街……如今贮存在我记忆中是家乡福州的南街,那也是福州的一条繁华街……这是我所念念不忘的我梦中的南街:左面过德康南货店,这一排有邮局、广东人开的马玉山(西饼西点)……南街的右首一侧的店铺更是我记忆最深的,因为转入的第一家小门面的店名左海书店,专售上海新文化书籍……”

中的精神

著者_吴清源执笔_桐山桂一

翻译_王亦青出版社_中信出版社

吴清源祖父的房子是位于北大路与华林路交界处的半野轩,这处宅邸吴清源在书里不止一次提到,而一手打造这片福州名园的祖父吴维贞,他也花了不少笔墨。“祖父吴维贞兴趣广泛。首先,他办了一个‘菊会’。从日本拿来菊花的苗,精心培育出漂亮的菊花。之后,他开放了自家的花园,让外人也可以自由进来赏花。”祖父还由着自己的园墙上开着一个洞,让穷人拿园子里的东西,这些细节都让吴清源很感触。如今从北大路顺着会所餐馆的指示牌,才知道如何进到半野轩,唯有这一片池水还能映出些许旧时模样

被称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其实眼里只有围棋,而围棋里却装着整个宇宙。《中的精神》里他也将自己对于围棋、哲学、人生的思索慢慢道来。这本自传的第一章从年他回国讲起,当中夹带着回忆,第二章便正式开始讲述他的一生。影响他很深的父亲吴毅,出生在福州的大户人家,“祖父家清朝时代在福州经营的是盐的专卖,在当地是名门。”吴清源的祖父吴维贞原为浙江道台,后经商,外祖父张元奇也是出身于福州的官宦,吴张两家结为亲家,吴毅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在日本留学期间对围棋产生浓厚兴趣,回国带了许多棋谱与棋书。年,吴清源在福州的吴家大宅里出生。“我在福州出生后不久,就随家人去了北京,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到14岁去国赴日。我的中国古典哲学知识,以及成为我的职业的围棋,全都是父亲启蒙的。”这段话来自吴清源为中文版所写的自序,整本书也维持了这种叙述风格,读起来很舒服,清清淡淡,不带一点盐花。

PS:福州乌山脚下由老宅改造而成的吴清源围棋会馆于年末正式开馆,想要再多了解点棋圣往事,不妨去那里溜达溜达。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作者_约翰·汤姆逊

翻译_徐家宁

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台江看南台岛,汤姆逊的不少照片则从南台岛的高处俯拍而下,西式洋楼与中式建筑交错的福州,闽江湍流而过,层次丰富。如今台江岸边已是一片簇新高楼,老仓山那侧的老洋楼还留有一些,星星点点散落在起伏的路上

五口通商后,福州作为通商口岸之一,涌入了大量的外国商人、传教士等,他们在当时留下了不少或文字或影像的记录,成为现在我们了解旧时福州的另一条途径。年的夏天,福建省博物院展出了约翰·汤姆逊年前后在中国拍摄的幅照片,其中有近三分之一在福建。与其他来中国游历的外国人不同,汤姆逊既无传教士背景也不算是商人,更没有被指派的任务,作为一个对中国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摄影师,他带着笨重的器材,雇佣了几个中国人来搬运,一路从南拍到北。年末汤姆逊结束在远东十年的旅行回到英国,开始整理自己在中国拍摄的照片与日记,于年出版了《福州与闽江》(FoochowandtheRiverMin),这本书印数极少仅有46本,紧随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四卷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ofChinaandItsPeople),深受好评,头两卷印刷了本,后两卷增至本,这套书里并未收录他关于中国的全部作品,而是“跟随他的行程,选取了更能表现‘中国与中国人’这一全景式主题的作品,与详尽的文字叙述一起集结成册。”近年秦风老照片馆耗费巨资收藏了一套完整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也是“迄今中国人收藏的唯一一套”,并由长期从事中国老照片研究收藏的徐家宁担任翻译,仔细考证了文中提到各种地名人名,去年年底这本厚厚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中文版终于面世。

中国人的快乐

作者_陈季同

翻译_韩一宇

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平日里的西湖上往来的小游船,农历五月前便常见练习的龙舟,端午那日则是无比热闹

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的陈季同,16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年作为第一届毕业生,与罗丰禄、刘步蟾、魏瀚等人被船政局录用,得到赴欧学习的机会,而后成为了晚清的外交官,在欧洲一待就是十余年。在国外期间他一直用西文写作,向当时对中国抱有诸多偏见的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这本《中国人的快乐》正是年他担任中国驻法国使馆参赞时在法国巴黎出版的,之前还出版了《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戏剧》、《中国故事集》等书,在欧洲颇为畅销。《中国人的快乐》里也有不少传说故事,泰山神福州丈母娘的故事就被他写得很有意思。还有关于送五帝神出海的细节,陈季同都做了细致地描述,这些深藏在他记忆里的福州生活,源源不断地化为文字,也让我们还在书中感受到百余年前的老福州。老福州人是怎么泡温泉?怎么玩“诗钟”?又是如何饮茶?这本书里可以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生活点滴,读完这些理想化的描述,再看粗糙的当下,不免感叹,原来我们是这样生活的啊?

陈季同笔下的迎神

“在福州,年轻的女孩子也可以参加到这个行列,而在其他城市,这种快乐是禁止妇女参与的……我们有一点格外有意思的独特性:这个节日在那里持续两天,第二天是第一天的重演。但是这一次人们直奔城市的南郊,因为,那儿住着泰山神的‘老岳母’,作为恭敬懂礼的女婿,泰山去那儿向她致敬。多么快乐的神!多么幸福的丈母娘!”

认识东方(Connaissancedelest)

作者_保尔·克洛代尔(PaulClaudel)

翻译_徐知免

出版社_上海人民出版社

漫步于老仓山,常常会想起法国著名诗人、剧作家保尔·克洛代尔(亦有翻译为“保尔·克洛岱尔”,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为“高乐待”),这位法国文豪自年起作为法国驻福州副领事,在福州度过了7年的光阴,他的散文诗集《认识东方》中有大半在这里写就

《认识东方》中的文字创作于-年之间,最早在法国巴黎的杂志上陆续刊登,年出版了第一部分,年又加进了后几年的创作出了新版。以“东方之国写照”为主题,与那些传教士、旅行家不同,克洛代尔用他浪漫的笔调、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描画了他眼中的中国景象。翻看着《认识东方》几乎可以跟随克洛代尔一起散步年左右的福州,很多他所拜访的地点并未直接写出,但他写下了一路如何走去,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路过什么样的地方,甚至遇见什么人那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找来一张19世纪末福州的老地图,一下就知道他所讲的大概是什么区域,而克洛代尔画面感十足的细碎描述,让那些曾经见过的福州老照片里的人事物一下在脑袋里从黑白变得色彩斑斓。克洛代尔笔下的福州,一些就只能依靠想象,一些景象如今还有痕迹。他拜访了不少寺院庙宇或是人家宅邸,去广东会馆看戏,以及他在福州过中元节、端午节所见到的景象,还有许多笔墨用在了他在乡间行走,或是在家附近散步,“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我们终于走过了大榕树。这榕树像阿特拉斯似的稳稳地站在那儿,挺着弯弯扭扭的主干,还有肩膀和双膝,仿佛正扛着天宇的重担。树脚下有个小小的化纸炉……我们转了个弯,换了方向,经过一条曲折小路……我们走进了满目荒榛的墓地。”克洛代尔所住的房子附近便是一大片墓园,在书中的不同篇目他几度提起这片区域,如今那些让他思索人之生死的景致已不复存在,仅有一小块琉球墓园藏在深处,但那些起伏的街巷与遮天的榕树在老仓山一带依旧还是很容易被感受到。

日出而作

作者_王振忠

出版社_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12月号的《HOMELAND家园》以“有一百个理由离开福州,为什么你还在这里”为题,访问了50多位一直待在福州的福州人、留在福州的外地人、离开福州的福州人,以及路过福州的外地人,其中王振忠为专题撰写了一篇《福州散记》,讲述他当年国庆期间回福州的一些遭遇,其中提到了他寻琉球墓园、琉球馆而不得进。福州自古与琉球往来频繁,清代一些过世的琉球人便葬在长安山一带,直到现在,每年10月还有日本人来拜谒。图为位于福州仓山鳌头凤岭路深处的琉球墓园

《日出而作》是王振忠十多年来在《读书》杂志所刊之文的汇编,第二部分则是他多年所专注的徽州社会文化史研究过程中的趣闻拾遗,后来他又去往哈佛燕京学社访问,搜集朝鲜的汉籍文献,第三部分为各种杂烩小文,书中的这后两部分可见作者十数年间的文风之变。在福州出生长大的王振忠,小时放学后爱到汤边一带玩耍,他记忆中80年代前的汤房店(温泉澡堂),“福州男子特别是老人往往一大早就上澡堂,脱光衣服,拿着兴化巾,穿上澡堂备置的木屐,噼里啪啦地走到池边,跳进大池中,在热汤里滚一滚,将浑身的皮肤泡得通红,然后爽畅地爬上来擦干,披着浴巾躺在凉丝丝的竹椅上睡一会儿,再泡杯茉莉花茶,在氤氲的汤气中,悠闲自在地与同伴‘碎喘’。”接着他又讲述了在澡堂里贩售碗糕的“福清哥”,转而说到他们自古便有远渡重洋外出谋生的传统。王振忠搜读的相关日本文献里头,时不时会发现旧时的老福州生活。比如长崎唐通事撰写的《清朝探事》中,就对“福州式木屐”有详细的状摹。《清俗纪闻》一书更为详尽地描绘了南中国庶民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入浴”一节,对普通百姓在汤堂沐浴的整个过程进行实录式的记载,并附绘有“浴殿图”。《清俗纪闻》是十八世纪末日本人对闽浙一带的调查记录,其中不少素材源于福州地区的社会生活。

图文版权所有,请勿擅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83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