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中元节的那些知识

发布时间:2017-6-23 20:31:53   点击数:
我们来聊聊关于中元节的那些知识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这里面的讲究可真不少……中元节的由来,你清楚吗?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1)接祖先接祖先往往是民间祭祖仪式中的第一步,多在七月十五前数日接祖,也有在七月十五日当天接祖先回家的,也称迎祖先、接公老、接公婆、接蒙(蒙即指死者的灵魂)、请祖先、请家堂等,即在家户内的中堂设香案,具酒茶,通过一定的仪式迎接祖先的到来。(2)烧包袱烧包袱,又称送祖,即在七月十五接近尾声之时,具牲醴、然香烛于中庭,烧送纸包袱(内装之前及锡箔元宝之类)给祖先,把祖先送回原处的过程。又称“烧衣”、“送公婆衣”、“送寒衣”、“送蒙”、“寄包袱”、“烧袱子”等。(3)祭祀土地和庄稼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4)祭新丧在七月十五期间,一些地区非常重视对新丧之人的祭祀。在这些地区,一般将新丧之人与旧丧人家区分祭祀,民间传说新鬼要比故鬼提前被地官放归,所以新丧人家要提前一日或几日迎送新逝者,这里的新逝者一般指去世未满三年的,节日期间要给予隆重祭祀,亲友要前往祭奠。一般称新丧人家为“新客”、“新亡人”、“新老”、“头年七月半”等,对他们要有格外的祭祀仪式。(5)放焰口放焰口是一项以超度亡灵并施食以济孤魂的重要活动,一般在盂兰盆会中举行,也称“施食”、“普度”、“结鬼缘”等。这一活动源于民间目连救母得以脱饿鬼的传说,目的是赈济、抚恤孤魂野鬼,尤其是饿鬼,这又与佛教中关于饿鬼的传说有关。佛教认为地狱中的饿鬼是腹腔无比巨大而咽喉小于针孔,即便饮食却依旧处于饥饿状态,永远无法吃饱,蒙受极大痛苦。因此他们的口中常吐猛烈的焰火。民间鬼节扮演“放焰口”就是模仿的这些在地狱中的饿鬼。(6)焚法船焚法船,也称“烧法船”、“送法船”等,是盂兰盆会的最后一道仪式,于七月十五夜举行。主要在僧道宗教人士的主持下完成,普通民众也会参与其中。七月十五普度使用的法船,是一种用以超度孤魂野鬼的冥器,佛家称为“慈航”,道家称为“宝筏”。其原为佛家的一种比喻,是说佛法能使人了却生死,犹如船只能够渡人跨越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7)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8)放天灯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9)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中元节怎么就剩下了“鬼”?如同端午节变粽子节、中秋节变月饼节、各种节变情人节,中元节的传统祭祖意味渐渐变淡,而“鬼”这个要素却被人们牢牢记住并津津乐道。七月半本来是祭祖,在佛教道教的界定中才有了明确的“鬼节”的含义,并且鉴于七月半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81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