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这两天生态城多个路口有居民烧纸,你知道是
以下内容由生态梦网网友“alan”发布:
寒衣节简介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汉族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相关阅读:关于生态城中元节烧纸祭祀的讨论(-08-17)
以下内容由生态梦网网友“athunder”发布:
今天是中元节,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都是人们祭奠、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些日子都少不了给故去的亲人烧些纸钱,以慰藉思念之情,这是中华(尤其是汉族)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
按照习俗,烧纸时需要找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或许是为了故去的人们能更好的“收到”。
可是,在崭新的生态城,烧纸后在红地砖上留下的黑色痕迹却久久不能褪去,给原本肃穆的纪念留下了遗憾,给原本环境的美丽造成了破坏,甚至有人都没有顾及木制花坛近在咫尺……
坦白的讲,我也有亲人故去,我祖辈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辈的岳父岳母均离开了人世,每年我也会买些纸钱烧给他们,可无论以前住在塘沽还是如今住在生态城,我都不忍心在人行道、马路边烧,我总是开车到郊区,找块土地,我想至少若干天后、风吹雨淋,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吧……就在刚才的傍晚,我带着九岁的孩子,骑车几公里,去一块荒地给他姥爷姥姥烧了纸,我只是想以切身行动告诉他,尊重传统也可以尽量保护身边的环境。
可能有人又会骂我“矫情”,也罢,我只是说出我的心声,真的没有恶意,万一有人认同我的想法,不怕麻烦多走几步路或者开车几分钟,岂不是可以让人行道上的黑斑又少一块儿呢?
再提个不切实际的建议给生态城规划者或管理者:
民风民俗是可以引导的,不切实际的想,建设生态城市,也应考虑居民的传统习俗,何不建设一个祭奠公园?种些菊花、划分区域、提供工具、专人管理、做好防火、便于清洁?
《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规定,严禁在道路及社区非指定区域内焚烧花圈、纸钱及其他丧葬用品。
部分网友回复:
“楼主的做法值得提倡,美丽环境是需要维护的。”
“寄托哀思,原谅吧。”
“我记得去年路口是有铁桶供烧纸的,方便清理。”
“今年景杉也在小区门外放置了两个大铁桶。有些朋友采用了,有些人好像还是习惯到路口焚烧。”
“中国正处于文明复兴的过渡期,需要每个人逐步提高认识……”
自媒体与社区门户新典范
生态梦网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包括生态梦网网站、生态梦网手机客户端、生态梦网武汉白癜风专科医院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