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围观七月鬼节到了这些民俗禁忌千万

发布时间:2017-3-6 16:53:46   点击数:

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江西人俗称“七月半”。民间有句俗话叫“七月半,鬼乱串。”所以,中元节也叫“鬼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人,也有不少江西网友分享家乡关于中元节的习俗。

焚纸

旧时过七月半,以五色纸剪成衣裤,以金纸银纸做成金锭银锭,于那日晚上在门外焚烧,及在路旁、河边烧香烛、泼水饭,以赐“野鬼”。此俗各依其祖沿习而行,互有差异。

(永丰中元节焚纸)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赣州市鬼节风俗——鸭血滴冥币上)

据网友爆料,中元节赣州市家家户户都准备冥币、杀鸭、把鸭血滴在冥币上。

烧包

萍乡地区有这样的传统,就是鬼节烧包是由去世者的后人且为男丁才能去烧包。当然现在时代在变化,这个传统早就被打破了。

烧纸钱又分为烧新衣和烧老包

烧新衣:也就是第一次去烧纸钱。

烧老包:送老纸因不是第一次烧包,所以程序从简。但送老纸的时间不能早于七月初十,否则别人会认为这是烧新衣,意指孝家今年又有人去世,这是大不敬和大不利!千万切记!

不管是烧新衣还是烧老包都需注意:如二老只去世一位,则只送一块纸(现在一般多买几块,折叠成一块送去)切记不可送几块纸,否则会被意指二老皆故,大不敬,大不利!二老皆故,数量不限。

接纸的孝家,则必须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饭款待。

封底: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张“封底,放在所有祭品的上方,早些年都是用毛笔手书,许多人家不识字或者不会写的都由村中有文化的老人代笔,如今都有了制式的印刷版,手书版也已经很少见了!

祭品

祭台上进献的食物:

鸡鸭鱼肉等荤食、豆腐、酒、米粑、鞭炮一挂、香。肉和豆腐需成四方形,不可切成多块。必须为一份完整的,且肉用水煮至半熟。

这些为案上敬献以供故去的亲人享用的。

烧给故去亲人的财物祭品:

早些年的纸钱都是用外孙送的纸制作,裁成矩形。用钱钉(铁钉样式,比较粗大,中间为圆形的镂空圆洞)打孔,打孔按照“金银铜铁锡”的顺序默念,从左往右,每排的最后一个必须为金或者银,不可打成不值钱的铜铁锡(当年每到鬼节各家钉纸钱的敲打声终日不停),再配以金黄色纸扎的金元宝。

然而这几年各种新式祭品层出不穷,什么万元大钞,各种黄金物件等,此项传统已近失传。

不登门拜访

中国习俗上称中元节为鬼月,七月半鬼门开,忌讳就是“勿夜游”。在江西,“鬼节”这天,土籍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

“小时候,家里人尤其是奶奶,不肯让我在鬼节这天晚上出去。”

吃包子

吉安网友晒江西“七月半”有吃包子的习俗。据了解,这一说法来自一个传说:据说古人放焰口(一种仪式)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不受惊吓。

乞儿饭

在婺源大畈村,还流传着“七月半”送“乞儿饭”的习俗,这是当地保佑小孩健康成长的一种祈愿方式,也是扶弱帮小、维系乡情、融合亲情的一种方式。“乞儿饭”其实十分简单,一碗米饭,上面盖着几块金黄的三角形炸豆腐。只要家里有头一年“七月半”之后出生的孩子,不管男婴女婴,在第二年的“七月半”当天,乡亲们就会依照习俗,送上一碗“乞儿饭”。收到了“乞儿饭”的人家,这一年就不用再往外送了。

▲“七月半”当天一大早起床,家庭主妇们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拿着准备好的“乞儿饭”送到别人家。

特别吃食

中元节这天,南昌没有特别吃食的习俗,上饶一些地方会吃七月半果(发糕)、灰煎粿。

抚州网友表示家乡中元节特有食物——“粘食”↓

网友晒禁忌

1、晚上出门不宜呼喊名字。

2、不穿带自己名的衣服。

3、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

4、不拍别人肩膀。

5、不吹口哨。

6、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

7、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

8、不宜玩碟仙笔仙灵异游戏。

9、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

10、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1、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12、不要伤害无辜生灵。

13、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

14、走路不宜勾肩搭背。

(以上资料非全面整理,仅供参考)

人们都知道,世上本无鬼,人们心中的鬼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的思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些中元节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过去迷信的部分逐渐被人们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环保文明方式,但是对先人的纪念与敬重以及对健康平安的祈愿是亘古不变的。

最后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要尊重习俗,更要文明祭祀!

来源:综合自中国江西网、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69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