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佳县人的寒食节风俗
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而诞生的节日,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在寒食这一天佳县人都有什么习俗呢?
一、捏“人人”(燕、子推馍)古时候大家在这一天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介子推的灵魂。而现在演变成用发酵的面粉手工捏制成各种动物,再用五谷杂粮来点睛镶鼻,蒸制成面食,这种面食便叫做“子推燕”,大的叫“子推馍”,在佳县则叫做“面燕”或“人人”。记得小时候,母亲会把“面人人”和大枣用线串起来,挂在窗棂上。那时候农村人都穷,孩子们平时都吃的是窝窝头,这些面人人会成为孩子们将近半年的好零食。
二、送“老燕”
在寒食节前后,已婚的子女都会给老人蒸一个大大的“老燕”,一个老燕上面还会背几个“小燕”。在那个年代,这既是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同时也确实是给老人送去了一年中难得的营养美食。但其实这些美食老人都舍不得吃,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笔者小时候,爷爷就经常把自己的“老燕”分给我们这些小孙子吃。
三、摊摊黄
摊黄,也叫米黄,就是将本地出产的硬黄米磨成面,再加水和成面团,发酵后加碱面调成带有甜味的稠糊,再用铜勺子舀入鏊子(生铁铸成中间高,周边低的圆形炊具)烙成金黄色的饼,当做主食。
四、办坟会寒食节时,和全国一样,佳县人也要上坟祭祖。其中祭奠三年以内去世的人叫做新坟,新坟的时间在寒食前一天;祭奠去世三年以上的人叫老坟,老坟在寒食当天。如果一个祖先下来的后人比较多,人们往往会在坟上办坟会。坟会的时候,一年以来家里娶了媳妇的、生了孩子的人家都会带上头天煮好的猪头、拌好的凉菜、饮料等来上坟,先祭奠祖先,然后一大家子人围坐起来吃菜喝酒。这样的风俗别有韵味,既是告知祖先家族里又添了新人,人丁兴旺,又是一种凝聚家族人心,和睦友好的方式。可以说在现在的农村,清明节是仅次于春节的最多家人团聚的节日。
欢迎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最佳最好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