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中元节与烧不尽的元宝
早春的苏宅里,梅长苏、萧景睿、言豫津三人坐于榻上谈起萧景睿即将到来的生辰,言豫津羡慕梅长苏承诺赴宴为萧景睿庆生,景睿打趣道:“豫津的生日是七月十五。”豫津反唇相讥:“你才七月半呢!”
撇开剧中虚构的历史不提,光阴流转,一年过去大半,日历上农历的一栏里赫然写着——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
如果不是多年前有亲人去世,我压根不会知道,除了清明节之外,还有中元节和农历十月初一这两个祭奠亡人的日子。尤其是入秋后的中元节,仿佛在伏天和初秋的挣扎中,被秋老虎一口吞掉,不见踪影了。
中元节的各种传统习俗就更不必提了,放河灯之类实在不现实,只有为亡人烧些纸钱还方便办到,其实烧纸在这几年也大加限制,只不过有关部门碍于百姓寄托哀思之情,也就不好跳出来找打。
已经有好几年,每到七月十五这一天,我和某先生趁着天黑夜半,拎着早已买好的纸钱,在小区外寻个四通八达的僻静处,点燃一叠一叠的纸钱。其实周围已经随处可见一堆堆刚刚烧过的灰烬,在七月半的节日里安抚亡魂的人还是不在少数。
边烧还要边对故去的亲人念念叨叨,有时是心愿,有时是嘱托,像是要通过这一捧灰烬把要说的话传到往生世界似的。
第一次经历亲人过世,我还是个懵懂顽劣的高中生,尽管自认成熟爽利,但是突然看着家里所有大人无论男女都哀愁满面、涕泪成行,我的确吓的瑟缩了很久,毕竟举家哀悼的情景只在不痛不痒的影视剧里见过,亲历还是头一遭。
当时的公墓还允许明火烧纸,大家你一张我一叠的把发黄的纸钱放进火堆里,冥纸易燃,引得火苗蹿跳,倒有种升腾的热闹。忽然一阵轻风刮过,灰烬卷袭而上,大人们纷纷说:“收走了,把钱收走了。”我果然是个没甚心肝的,丧事至此,看着随风扶摇的焦黑碎纸,我才有种人生一世,终究化灰化烟的感觉。
年年烧冥纸,发现丧葬业果然发达,在这些细节上面也能见真章,从半黄拓上铜钱的草纸,到成形的纸币,且面值越来越大,我买过面值一千亿的,据说还有数目更大的。
曾经还买过一种金纸叠成的元宝,厚实有型,拿出来烁烁反光,在夜间的火光里锃亮的很,兴致勃勃的丢进火中,半晌过后,火自烧着,上千亿的大额冥纸只剩一角,只有元宝,独自岿然不动。
我俩顿时傻眼,捡根木棍扒开呼呼冒烟的纸堆,如斯诺克推球入洞一样把元宝埋入滚烫的灰烬下面,金纸被火焰烫上红色的滚边,元宝打开缺口,一点点燃尽在火苗中。原本想着元宝比虚高面额的纸币来的实惠,却没想到如此难以“消化”。我说:“看见了吧,那边也愿意收现金,金元宝太麻烦,还得现算金价再兑换,不如直接给钱省事。”
后来又不长记性的买过两次,都是费时费力的燃烧不尽,总有种先人不肯收的感觉,终于再没把力气花在这华而不实的元宝上。
按时节算,中元节是小秋,却还在伏天里,暑气还未消散,夜晚有风,面前燃起火堆热气扑面而来,似乎要燎着眉毛,可总感觉那火焰似有寒意,不知是因为秋凉入夜,还是这火终究有悼念的意味,总会让人想起亲人撒手的一刻,悲伤如决堤之坝,潮涌而来。
诗云: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昨天,又有一位朋友的至亲刚刚离世,而今天正是中元,据说今夜有雨,不知是无根之水,还是亲人涕泪。
灰色的马路上无处安放托生的河灯,嚣闹的街市不宜办一场祭祖的法事,习俗早被忘的精光,所有对于亡魂的思念都将随灰烬一起在中元夜同往一处。那位哀伤的朋友,我们都无力安慰,但有一件事我们都可以做,在今夜燃起冥纸的时候,在这座城中又要多一团哀悼的祭火了。
识别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