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他们是小说电影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书 名
传奇与趣味(“常读·人物志”系列)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主编
汗青
出版时间
年8月
书号
ISBN-7---1
定价
30.00
中图分类号
K
开 本
32开
上架建议
历史·人物
包 件(一件书多少册)
页数
装帧
平装
字数
千
内容简介
本书对诸葛亮、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耶律洪基、沈惟敬、李舜臣、段誉、史可法、俾斯麦、兴登堡等历史名人进行了深度解读,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注重资料的真实性与趣味性,既是传奇,也重知识。
特别卖点
作者深入挖掘出了历史名人们深藏的另一面……而且文笔生动,具有“大大的”可读性。
编辑推荐
他们是小说、电影、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他们是现实世界里的名流、豪强
他们左右了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真实隐藏在拆开裁减过的文字里
目录:
65岁离休的皇帝段誉
官二代的惨烈命运——李克用的儿子们
鸽派皇帝耶律洪基
一手遮天的诸葛亮
一场海战,一个人,左右朝鲜四百年——李舜臣与鸣梁海战
和平骗子沈惟敬
史可法是抗清义士吗?
枭雄与妖孽——一战经典人物
精彩书摘之65岁离休的皇帝段誉
文/填下乌贼
金庸的“十四天书”里,所有男主角中,唯一一个历史真实人物,就是段誉。
要说历史上的段誉,先得简单说说大理国的历史。
大理国史
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国(公元—年)。南诏面积虽小,却是一个凶悍好战的国度,给大唐帝国带来不少小麻烦。公元年,南诏权臣郑买嗣杀死南诏末代皇族多人于大理五华楼下,宣告了南诏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郑买嗣窃国成功,改国号“大长和国”。但这个政权不得人心,只存活了25年,即被新的权臣杨干贞推翻。杨干贞扶植清平官(宰相)赵善政为王,改国号“大天兴国”。赵善政当了一年的傀儡就被废黜。公元年,杨干贞再次改换国号“大义宁国”,自己身登大宝关起门来做皇帝。
由于杨干贞的穷奢极欲、贪虐无道,公元年,通海(今玉溪)节度使段思平率领黔东三十七个少数民族部落联合起兵,打出“减尔税粮半、宽尔徭三载”的口号,得到云贵大地上所有不堪压迫和欺凌的奴隶、平民的支持,起义军摧枯拉朽,一鼓作气攻陷羊苴咩城(大理城),将暴君杨干贞赶下皇位,大理国就此闪亮登场!
纵观这风云变幻的35年,和中原王朝五代十国相类似,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最终的赢家大理段氏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从段思平起的列代帝王,都信奉“轻徭薄赋、慎动刀兵”的原则,在外交方面,东顺大宋、北拒吐蕃;在内政方面,分封臣下、宽厚待民,算得上是有道明君。
经过段氏皇族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原本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大理国,终于走上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康庄大道,社会安定团结、百姓生活美满,和小说《天龙八部》中介绍的情况比较一致。
然而,大理段氏也有着自身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从段氏政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伴随左右,一直到大理国的灭亡为止。
这就是延续了南诏、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灭亡传统的权臣干政。
在段思平丁酉得国后,大理国境内出现了国王、诸侯、平民/奴隶三种社会等级,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割据诸侯,各诸侯效忠皇室,但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有自己的封地,但财政、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而平民和奴隶是这两大贵族的财产,不仅要缴纳税赋,而且还要义务参军,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万幸的是,由于段氏的仁政,这个阶层的民众生活倒还不算太穷困。
这么看来,段氏其实已经成了大理各方势力均衡后的产物,如果国王有道,那么各方太平;如果国王昏庸暗弱,那么自然会有野心家虎视眈眈,进而取而代之。
悲剧,在段廉义执政期间,终于发生了。
权臣干政
大理第12位皇帝上德帝段廉义在位期间,大理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已经很强了,主要有三方:占据大理城西北部的杨义贞,占据善阐府(今昆明)的高智昇、高升泰父子,以及占据黔东的三十七部。
公元年,杨义贞弑帝自立,4个月后,高氏父子起兵杀死杨义贞,扶持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帝,即上明帝。段寿辉在位一年,高氏父子又逼迫其出家为僧,改立段寿辉堂弟段正明为帝,他就是小说中的保定帝。
段正明在位13年,虽然处处小心谨慎,力保社稷平安,但终于不敌高氏父子咄咄逼人的态势,无奈于年禅位于高升泰,自己到天龙寺出家为僧。这一年是北宋绍圣元年。
这一段悲惨的故事,《南诏野史》有记载:“明在位十三年,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善阐侯高升泰为君,正明遂禅位为僧,而段氏中绝矣。”
在杨、高两大权臣的斗法过程中,高氏笑到了最后,终结了大理国的前半生,改国号“大中”,开始了短命的大中政权。
由于国内人心思变,叛乱四起,高升泰这个皇帝做得心力交瘁。有鉴于此,焦头烂额的高升泰在两年后病危弥留之际,遗命其子高泰明归政于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文安帝),史称“后理国”(为了便于描述,本节仍以“大理国”相称)。但在后大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嫁女给段氏为妻,掌实权,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大理国灭亡。
在《大理古佚书钞》一书中,段正淳的皇后是高升泰的妹妹高升洁。段正淳曾写过一篇《赞妻文》,特别有意思,全文如下:
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虽然文笔一般,但诗中亲密温柔之风扑面而来。
年段正淳弃位出家,传位其子段正严(亦称段和誉、段誉),故而,段誉是大理国的第16位皇帝,庙号宪宗,谥号宣仁帝。
有为之君
段誉出生于公元年,即“大理保定二年”。年,26岁的青年段誉气宇轩昂地登上了历史舞台,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将成为大理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同时,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段誉刚刚登基,接手的是个烫手山芋:黔东三十七部互相攻击,各路反王风起云涌。同时,段誉还要面临高氏擅权的事实。此时的段誉,真可谓是内外交困、焦头烂额。
平叛手上没兵,夺权心中没底,难道要延续段正明、段正淳两位先皇的被动挨打状态?段誉不是平庸之主,他一反常态,走上了和高氏相国友好合作的道路:开诚布公地袒露心迹,换取高氏的鼎力协助。
当时的相国是高升泰的儿子高泰明,而皇太后是高泰明的姑姑高升洁,皇宫内外全是高家的势力,段誉所能做的,就是在最大限度范围内,与高氏家族联手打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大理国。在段誉心中,这片热土不是老高家的,也不是小段家的,她属于全体大理人民。
段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盘托付给高泰明,希望高泰明即刻带兵平叛。高泰明觉得很意外,在段正明、段正淳执政期间,都是高升泰、高泰明决定好了,才去通知国王颁旨。但段誉竟然能够主动前来商议,可见其主观能动性很强。
高泰明决定领兵出征,同时段誉下旨,命高泰明的第四子高明清暂摄善阐侯爵位,这也意味着段氏不会在高氏远征过程中,背后捅人一刀——给高泰明吃了一颗定心丸。
正规军出马,黔东三十七部或降或亡,战乱很快平息。这次的国王与相国主动联手,使君权和相权获得了高度的统一,大理军民无不交口称赞。在之后的数十年里,颇有胆略的段誉虽然不能改变高氏擅权的事实,却能屡屡主动化解矛盾和危机,为大理国民的安居乐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里同时也要赞赏一下高泰明,他和其祖高智昇、其父高升泰不一样,在他心中,“忠孝”二字比“权欲”为重:高升泰遗命其归政于段氏,恢复大理国,他做到了;段誉请他出兵平叛,稳定大理国,他也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权臣,都有这样高度的政治觉悟。
对于大理国民来讲,这对君臣无疑是一对最佳拍档:国王有胆识,相国有操守。两人不像汉献帝与曹操,倒更像是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与首相。
段誉亲政后的第八年获得了宋朝的“金紫光禄大夫、校检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封号,取得了两国的边境贸易权,从此大宋和大理两国的民间贸易日益频繁,大理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史载“七月中元节,各方贡金银、罗绮、珍宝、犀象万计,牛马遍点苍”,又有“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缅等地,及本地州县之云集者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繁荣景象,可见一斑。大理周边的邻邦如越南、缅甸等国,看到段誉治理下的大理国国势昌盛,也不禁“远方慕之,悉来贡献”。
国家稳定、吏治清明、财政丰饶、皇帝仁慈,此时的大理国出现了第二个盛世。
但同年,另有一个坏消息,就是相国高泰明病逝。
毋庸置疑,高泰明是一个权臣,但不是一个奸臣,他是大理国的无冕之王,人称“高国主”。但他能够和段誉和平相处、精诚合作,可见是一个极好的政治合作伙伴。他的早死,令段誉很苦恼,继任的高氏相国应该选谁,将对自己的执政至关重要。
由于此时高泰明诸子尚幼,二弟高泰运趁机夺过相印。高泰运上台后,还没等到大展拳脚,就在三年后的年去世了。他的侄子,也就是高泰明的儿子高明顺继任相国;高明顺在相国的位置上干了十年,年也去世了,传位给儿子高顺贞;高顺贞又干了12年,到了年去世,继位的相国叫高量成。
高量成一直陪伴段誉走完最后的政途:年,段誉已经是一个65岁的老者,由于诸子内斗不息,令其倍感疲倦,故而借口“天变不祥”,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段正兴。
出家为僧
段誉共执政39年,淡出大理政坛后,于荡山寺出家,法号“广弘”,从此青灯黄卷于深山古刹中勤进修行,得享高寿而终(公元年段誉去世,享年92岁)。
段誉不仅是大理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国君,同时也能问鼎“中国最长寿国君”前三强!排名第一的是第一代南越王赵佗,活了岁之久,空前绝后的记录;亚军是先秦时代卫国国君卫武公,他活了95岁。紧随其后的,就是段誉!
段誉执政期间,对外不兴刀兵,对内勤政爱民,做到了小说中段正明规劝他的“爱民、纳谏”二事,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好皇帝。纵观段誉的一生,仁慈、宽容、善良、大度是他的标签,但由于他的爱心太重,不够杀伐决断,故而大理国在他执政的晚期,已经出现了早衰的迹象。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