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中元节是什么鬼你所不知道的中元节传
中元节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哦~快跟随小P一起发现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吧!
(以下部分资料来源于人民网)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魂魄会游走在人间,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追怀先人的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的思想。
古人怎么过中元节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于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烧街衣
中元节这天,人们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4祈丰收
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插得越多越好,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民间还盛行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丰收。
5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之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6放天灯
中元节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越远越好。其二是,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能进入极乐世界,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吃什么
1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2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3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5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文人笔下的中元节
学者夏仁虎先生,写过一组题为《旧京秋词》的诗,其中一首写莲花灯:“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摇;莲灯似我新诗稿,明日凭扔乐此宵。”诗后说明:“中元夕,里巷小儿结队,持莲灯以嬉。齐歌曰:‘莲花灯、莲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
俞平伯先生对旧京中元节也留下了文字:“中元节夜之莲灯不论制作精粗,次日必须扔去,云留则不吉。……若彼时东安市场等处出售之莲花灯,则五彩斑斓,玲珑精巧,下垂流苏,其价有甚穹者,亦只供一夕之玩耳,亦旧俗侈糜之一也。”荷叶价高堪比洛阳纸贵,彼时九城光景之盛可知矣!
万柄红灯裹绿纱,亭亭轻盖受风斜;
满城荷叶高钱价,不数中原洗手花。
——查初白
邓云乡先生在《燕京乡土记》特别描绘了中元节的蒿子灯,“青光荧荧,若磷火然。《京都风俗志》所谓‘于暗处如万点萤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
试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飘着夜来香的七月之夜,廊檐下,垂花门边,这该是怎样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荧荧”上。如果在明亮电灯的照耀下,光同白昼,便索然无味,又哪里去觅莲花灯、荷叶灯、蒿子灯的朦胧之美呢?
邓先生又怅然写道:“在北京玩过莲花灯的人,如果客居异地,逢上这样的节令,哪能不思念这轻盈、美丽、朦胧的莲花灯呢?……有一年初秋在京,凉得很早,匆匆数日,已过了中元节,不禁想起幼年玩莲花灯的事来,便写了一首小词《念奴娇》云:新凉数日,又匆匆过了,中元佳节。檐下清阴清几许,树上月华迟发,院落居邻,绳床小坐,意趣何幽绝。渐忘漏永,似疑鸳瓦霜泼。”
看完这些
是不是对中元节的
了解又多了几分呢?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完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