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春节随笔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又称为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有多少个来历和传说。一个来源是,在年前的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来源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传说有几个,其中天女冒险透信的传说流传较广。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围猎,不想将天帝的神鸟也误杀了。天帝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天女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叫在众人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这个办法果然,迷惑过了天帝。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汉至明,吃元宵......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