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今日元宵正月十五,花好月圆
元
宵节
共
团
圆
theLanternFestival
LANTERNFESTIVAL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01
节日由来
传说之一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传说之二
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02
节日习俗
吃元宵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虽然做法、味道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寓意团圆,象征全家人和睦幸福。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赏花灯
元宵节也称“灯节”,赏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在居民集中地,在繁华热闹区,满街挂满灯笼,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广场的放烟火活动,更增添一份浓郁的节日氛围~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耍龙灯在中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庆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03
佳句赏析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TheLanternFestival
元
宵
节
图片/百度百科
文字/百度百科
美编/谷志伟
责编/曹新怡、叶蓓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