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的爱情——从杜普蕾到聂小倩

发布时间:2016-8-20 14:37:11   点击数:

中元节的爱情——从杜普蕾到聂小倩

中元节的爱情

——从杜普蕾到聂小倩

看了篇哀婉的美文,描绘的是英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DuPre)的音乐人生。其中涉及到《殇》这个大提琴协奏曲。听着特别的耳熟仿佛在记忆当中,我是个超级强制症的人,因而查遍了络,查找了杜普蕾的所有专辑,却寻不到这首曲子与杜普蕾的关系,也许是我对音乐常识孤陋寡闻了。但找到了百度给的词条,解释了《殇》作品出自台湾作曲家徐嘉良这个答案。曲子曾用于《倩女幽魂》插曲,算是和我的记忆有了一些兑现。这个视频应该是为了记念杜普蕾而剪辑的,《殇》恰好适于表达这份情绪,因而便顺理成章的以讹传讹了。

关于杜普蕾的生平,确切有感人至深之处。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第一次听她弹奏时说:“象她这样把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都投入到大提琴里去演奏,恐怕根本就活不长。”一语成谶,被斯塔克说中了。老舍有句名言,“一个人爱甚么,就死在甚么上”。作为一名音乐家她死在了音乐上。

后人评价她像是上帝派来抚慰人类不安灵魂的天使,她是集上帝的恩宠和撒旦的苦难于一身的独一无二的被神选中的人。正由于有了她,伦敦在音乐世界的地图上才有了大提琴的形状。她20岁,就借助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的乐谱,给予全球失去恩宠的生命以抚慰。无与伦比的美与珍贵,常常却是易逝的。在这首作品里,她预言了自己的一生,为自己如流星般短暂而闪亮的一生留下了永久的安魂曲。这个英国历史上的音乐神童,十年的光阴,杜普蕾经历光辉的巅峰,经历着如啸的掌声,同时也经历着漂泊,经历着一个身着华丽礼服,在一束聚光灯照耀背后的灵魂孤独的哭泣。

她的一生,尤如昙花,冷艳的绽放以后,旋即而来便是死亡。葬礼三个月后,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为她举行的专场记念音乐会上,祖宾·梅塔大师指挥到一半就泪如雨下,演出没法继续,全部音乐厅沉醉在深深的悲伤气氛中。大师乃至宣布,为记念杜普蕾,他以后不再指挥埃尔加:“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题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杜普蕾拉给自己的宿命之歌。”

这首曲子很像是在诉说杜普蕾的一生,但实际这首曲子却与另外的一个情节联系着。这样忧伤的1首曲子,更多有的是东方韵味。

10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一个略带冷艳红唇微撅,千娇百媚轻蹙娥眉,一副人见犹怜忧郁万千的女鬼聂小倩。一个青涩单纯不谙世事,笨手笨脚一路不顺却无怒气的书生宁采臣。人鬼殊途却有一袭之缘。

《倩女幽魂》多因张国荣与王祖贤被大家熟知。谱写了东方的人鬼情未了,一个只有开始却永无结果的爱情故事。此曲也确有东方古典的宿命韵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恍如在讲述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往事。更显爱情凄美和真挚,意境深远又让人更加回味无穷。倘若在某个时刻产生共鸣,想必会听到情难自禁,潸然泪下……

爱情永久是文学与艺术创作歌颂不尽的主题。尤其是生死之间的那段情怀,这也缘于此种情感是人在生与死之间所不多有的一段美丽风情。也符合人类对美学观照的浪漫诉求。即便凄美,即便遗恨,即使殊途,我们总是品味着其中的隽永绵长。

人间自有痴情,此恨不关风月。

丙申中元节岁于公元年8月15日

杜普蕾

倩女幽魂

布雅穆齐:闫峰,70后,曾用名,闰山,远山,半山。半个艺术者,半个诗者,半个教育者,半个文人,半个流氓,全职怀疑主义者。漂泊于长春,东北之地一介布衣,游荡世间,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逍遥人世间。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从事艺术创作,做雕塑,弄绘画,学电影,写诗歌,写散文,写杂文,偶尔写写小说,兼骂人。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
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3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