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真的有鬼明天中元节,这些事你现在知道还不
明天是七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鬼节!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萧红《呼兰河传》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天。
俗语讲“七月半,鬼乱窜”,以前的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
中元节——“礼敬亡灵”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放焰口
除了祭祖祭祀外,还有另一项传统。旧时,大家习惯用木板加上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间点上蜡烛后,放到河中任其飘摇。这是为啥呢?
“焰口”其实就是佛教口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
可见中元节其实就是——超度亡灵。是一件大大的善事啊,可为何中元节却不及清明节知名度高?
被封杀又崛起的中元节
20世纪20-40年代的时候,中元节远比清明节、七夕节热闹多了。人们继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每到这天,就会大肆举行活动。
在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加派佛力,在这天诵经超度阵亡将士的英灵。
人算不如天算,中元节后来成为了封建迷信,逐渐被边缘化,走上了没落之路。
而在“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保留外,其它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了。后来虽然一些传统节日回归,中元节却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地位了。
天无绝人之路,年5月香港申报的“中元节(潮人孟兰盛会)”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节日终于得到大程度认可,逐渐被拉回群众的视线。
鬼节有何禁忌?
中元节这天,民间有很多禁忌:
床头挂风铃、有招来不祥之物之嫌;
晚上出门,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晚上晒衣服,小心被不详气场盯上;
喊名字,晚上出门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鬼节如何不被“阴气缠身”?
话虽如此,但七月这个“鬼月”我们还是不能大意,俗话说“七月暑尽,阴气入侵”,如何避免霉运,躲开衰神?如何做才能不让阴气入侵、霉运缠身?
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可以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尤其晚上走夜路害怕时,在心底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常得菩萨常随守护,一切恶鬼、夜叉、罗刹不能伤害,毒蛇、毒药全部不能毒害!
灵符护体
也可以请道灵符护体,可以驱邪避凶的道家灵符,治邪精附身,铲除魍魉、净化气场。斩恶人、防小人、避口舌是非。
预
告
篇
道家思想在以《周易》的阴阳、太极、八卦学说体系为核心前提下,研究“自然秩序”,造福中华子孙。
董易林文化公司为年冲犯太岁的4大生肖重金打造的流年吉祥物,是以道家符牌为主元素,结合生肖流年的运势,转运转运,化解冲犯太岁带来的各种不利。
有关其他家居风水、姓名八字问题,可添加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