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玄虚子鬼节里的那些鬼话
提起中元节,大家首先会想到“鬼节”,鬼节当然离不开“鬼”。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年鬼节时间是8月17日,星期三。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玄虚子提醒各位:中元节最重要的祭祖,这一天也适合为亡灵超度。希望各位戒淫欲酒色,以免招鬼上身。下面就摘录几个中元节的鬼故事。
鬼故事一
清代浙江某地有个姓张的年轻人,擅长各种乐器,而且他颜值也高,所以深得当地妹子们的欢心,张小哥因此也颇为自得。某年正逢七月半,张小哥夜晚出门闲逛,听到不远处的巷子里有女人的哭声,“凄惋绵挚”,寻声细辨,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在祭奠刚刚去世的丈夫。
张小哥听着哭声,竟然心神不宁,“魂荡神怡”,忽起邪念。转身回家取了箫回到巷口,应和着女子的哭声吹奏,旋律和情感完全与女子的哭声合拍。
这次可能是他一生中发挥得最好的一次,就在张小哥沉浸在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之时,身后有一只手伸出,一巴掌扇在他脸上。这一巴掌打得太狠,不仅箫被打落,而且半张脸都立刻肿了。张小哥扭回头,却什么人也没看见。他捂着脸回到家里,向妻子交待了经过,第二天就一命呜呼(《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三“张氏子”)。
鬼故事二
中元节回家探望的祖先很多,只是绝大部分人都看不到。苏州有户姓罗的人家,中元节那天,按照传统的礼仪祭祖。当时家里新雇用了一个无锡的小孩,忽然大声说:今天家里怎么这么多客人啊。有穿着蟒袍补褂的官老爷,有戴着凤冠霞帔的官太太,还有穿着花棉袄的新娘子。这么热的天,他们怎么都穿着冬天的衣服,为什么不换夏装,凉快点呢?众人一听,连忙喝止这口不择言的小兔崽子。因为这孩子描述的客人的装束,是死人下葬时常穿的,显然,这些祖先鬼离开这个世界后,就没换过衣服(《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五“鬼穿下棺时衣”)。
鬼故事三
南宋高宗年间,成都人王祖德在陕西做个幕僚,客死异乡。主官派士卒将其灵柩护送回乡,而且事先派人通知了他的家属。王祖德的妻子闻讯,即日就办丧事。当时正遇上中元节,按照当地的习惯,在中元节前两天要祭祖,当天到寺庙去参加盂兰盆会。可是王氏丧服在身,不便出门,只能在家里祭拜。正在忙碌之时,有六人抬着轿子进来,轿帘放下,王祖德从里面出来。他一进门就大呼小叫:早就想回来看看了,恩主太器重我,怎么也不肯放我的假。苦苦哀求才允许我回来小住,过几天又要回去。
王氏听了,一点也不慌,说:主官之前已经派人送信来,说夫君你已经去世了,丧车前天就到了。你现在这算怎么回事呢?王祖德知道被拆穿,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老婆你别怕,我确实是死了。这次回来是因为听说族人要卖掉祖宅,而且家里藏的“黄筌郭熙山水、李成寒林凡十轴”也要卖掉。我们家里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吧,这些都不能卖的。这次幸好是中元节,这天在冥府是法定假日,所以我趁此机会回来交待一下,马上就得走的。说着向妻子吩咐了家中的一应事务。交待完毕,“忽青烟从地起,跬步不相识,烟止寂无所见”(《夷坚乙志》卷二十“王祖德”)。
玄虚子提醒各位鬼节里注意的地方:
1,晚上别晾衣服。
2,晚上出去别喊人的名字。
3,晚上别去游泳。
4,榕树下别去。
5,别熬夜,子时前休息。
6,在外面别靠墙。
7,别勾肩搭背。
8,在外别回头看。
9,筷子别插在饭碗上。
10,晚上别拍照。
11,若去烧纸钱回来记得换一条路。
再重要提醒:外出可以随时口中默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可联系玄虚子恭请十字天经宝瓶,辟邪防身,驱鬼除魔。
玄虚子|您的私人风水顾问
风水、道法、命名、择吉、预测
(玄虚子)
(玄虚子)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