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散文难忘今年中元节
难忘今年中元节
徐进成
江苏
8月15日,我在《冬歌文苑》网络平台读了熊文医生的中元节小诗:清香几炷祭先人,寸草春晖不忘恩。瑟瑟秋风明月在,孝仁为本共传承。一下引起我的共呜。思乡、思亲、思友之情油然而升。我要在中元节为已故亲人、友人做“寸草春晖不忘恩”,“孝仁为本共传承”寄托追思。
传统节日祭祀,也要与时俱进。选择绿色、文明的方式同传统祭奠相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祭祀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祭祀活动中,思则更有念情,忆则更有意味。
我把近年来在网络平台思念亲友的文章搜索出来。《父亲的忏悔》《祭母冥辰百岁》《我的大妈》《缅怀村官唐修干》等几篇文章,重新发到朋友圈、公众平台。我的父母、我的大妈、我的同事唐修干,这些社会上的平凡人物,做的平常小事,没有“高大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小善举”传承了“大文明”,形成了一股推动时代发展的潮流,让我们的社会从从容容地焕发勃勃生机,处处充满阳光大爱。
《父亲的忏悔》记述的是我父亲病危时的“忏悔”。父母都是上海人,因父亲染上赌博陋习而日不聊生。解放初,又听不进亲友劝阻,一时冲动,回苏北种田,这事使他“懊悔不迭”几十年。直至病危时才告诉自己的儿子。回乡几十年,他痛改前非,杜绝参与赌博,决不让子孙受害。父亲以顽强的毅力和克制力坚持了几十年,普通人是难于做到的。父亲在上海工人夜校念过二、三年夜校,坚信“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坚信穷人都是不识字,砸锅卖铁为子女读书。
《祭母冥辰百岁》说的是我母亲从上海回苏北几十年的艰辛,母亲教育我们多读书,做善事,讲诚信,多吃亏,不怕苦,勤劳、节俭、善良的美德是留给我最珍贵的财富,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的大妈》,一个旧社会过来的小脚女人,在“三年困难时期”家里常断顿,儿子读书常停伙而坚持让儿子读完高中,后儿子成了学校校长退休。“宁可自己肚不饱,要让孩子书读好”,至今成了村里人教育孩子的“座右名”。大妈曾用传统接生法为庄邻接生十几个孩子,照管婴幼孩子总数超过一个幼儿园的人数。而这些都是无私奉献,没有任何报酬。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提起她老人家的善举,还激动得流泪。
《缅怀村官唐修干》,四年前,我的同仁同事村官唐修干因突发心梗而?然去世,每每想起,十分难受。今年清明,我专程去他墓地祭扫。回到南京写了一篇短文,把能体现他的人品和往事,写成文字,发给《冬歌文苑》,4月14日,平台推发。仅三天时间,我的文章阅读点击量超过一千,在我故乡引起很大反响。老党员、老村干刘岗等人自费掏腰包,将我的《缅怀村官唐修干》打印份,分发镇村熟悉唐修干的党员、村组干部及部分村民。受此影响,在昆山工作的杨青老师和年近耄耋之年的退休干部王德生分别写了《追忆村官唐修干》和《悼念唐公修干逝世四周年》文章也相继在《冬歌文苑》网络平台推发。中元节前夕,唐修干女儿、唐红娅医师因车祸卧病房静养中断断续续,花了几天时间用心回忆,用情书写了3字的《我的父亲唐修干》,经几传手发至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