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看看台湾人怎么过中元

发布时间:2019-3-6 3:35:35   点击数:
↑听说95%台湾人都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祭祖先、荐时食我国南京及江淮地区又将中元节称为斋孤,旧时僧人在河边超度亡魂,将纸做的荷花灯放在河里,所以又称“斋河孤”。

旧时的中元节整个节日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由来”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

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正是大部分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因而民间大多在此时祭祀先祖,用新米等祭供,向先祖们报告秋天的收成。因而民间也有传说,中元节是地府大开的节日,先祖们大多会在此时回到阳间享用后人供奉的祭品。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荷叶灯

  中元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现在大陆基本很少人还在过中元节了,可能是为了破除四旧和封建迷信吧,大家对中元节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而每到这个时候,在台湾的大街小巷你都能看到“中元普度”的字眼,即便你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节日,也一定会被它的气氛所感染。那么台湾的中元节有哪些民俗和节日活动呢?

1、中元普度

台湾民间俗称孤魂野鬼为“好兄弟”,中元节普度孤魂野鬼就称为“拜好兄弟”。

台湾的中元普度分为公普和私普,公普是地方寺庙举行法会,聘请僧侣或道士作法施放焰口、普度孤魂野鬼。私普是指各行各业自行协调一天聚集普度,而民间在自家门口摆设祭品进行祭仪,则称为家普。公普形式接近佛教盂兰盆会,私普祭典则是道教中元节的形式。

中元普度的对象是孤魂野鬼,因此仪式也与一般祭典不同,普度时供桌须摆设在门外,不可“请鬼入厝宅”,桌下放置一盆清水,盆上覆盖毛巾,并备发梳、镜子、春仔花、白粉等供好兄弟梳妆打扮。中元普度祭品之丰盛为所有年节之冠,祭礼时间也最长。

2、放水灯

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

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3、抢孤

闽南人地区在中元节还有一特别仪式,称为“抢孤”,将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将柱子涂满油脂,令众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胜。不但能取得奖品,且代表自己会得到神鬼的祝福。

不过这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活动,时有伤亡,在台湾清治时期,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令禁止。今日在台湾的头城与恒春、香港潮汕社群举办的盂兰胜会依然有此仪式。

4、跳钟馗送孤

在关鬼门之后,为了防止孤魂野鬼“逾假不归”,因此要举行“跳钟馗送孤”,所谓“送孤”亦即送走孤魂野鬼之意。七月鬼祭先礼后兵跳钟馗,通常用在祭煞仪式,是台湾民间最普遍的驱鬼仪式。

民间俗信钟馗是鬼王,具有镇压鬼魂的法力。但管理众鬼的却是佛教地藏王菩萨,由此可见民间信仰中佛道融合分工的思想,也表现台湾民众对孤魂野鬼那种先怀柔后强硬的态度。

台湾传统习俗中鬼月开始,俗称“鬼门开”。

相传鬼门开,所有鬼魂都到人间来游玩,一不小心,就会惹鬼上身,因此岛内的各种禁忌很多。中元节现已被列入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古代人民对于自然敬畏,而如今我们更多的则是带有观赏性的度节,不变的却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感激。

其实,“鬼节”神话故事中的一些事,倒是没必要较真,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相信这传统文化也未尝不可。希望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能得到传承和延续。同时我们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与人为善,不论是不是鬼月,我们都能平安快乐的生活。

按下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
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11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