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民俗中元节棉湖quot安仔粿quo
农历七月半是中元节,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鬼仔节”。全国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而潮汕民间则有在七月半做安仔粿祭拜先人的习俗,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望。
“安仔粿“”是潮汕传统粿品中的一类。不得不提的是,潮汕粿品的粿印通常是以木料精雕而成,唯有“安仔粿”的粿印是以泥土经过多道工序特制而成,技术难度高,当下能做传统“安仔粿”印的人寥寥无几!
民间工艺传承人今年78岁的南伯(郑学南先生)是棉湖周边唯一“安仔粿”粿印制作艺人,年开始用泥土制作粿印。随着时代变迁,南伯在年停止制作,过去的37年,共设计并制作出30多种不同图案的安仔粿印。
制作工艺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告诉记者,制作泥土粿印有多道工序必须要注意:1.挑选泥土;2.粗筛;3.炼土;4.制作。每一道工序必须精细,不能马虎,泥土含有沙子,会损伤制作合金模印和泥模印的质量。
模印意义介绍“安仔粿”的各种图案,有着不同的寓意:红色是为潮汕人心目中的吉祥色泽,喻意生活红红火火,也有驱邪纳吉之意;“老仙翁”祈求长寿;“鲤鱼”寄托年年有余,且有“跃龙门”之追求,意喻升官发财;“石榴花”,石榴多籽,寓有祈求生育旺盛、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哪吒”象征正义、敢于拼搏的精神。其中,有些特定图案不能在七月半使用,如“龟粿”图案仅用于人去世后,祭祀天才能用。
寄语专访过程,一代潮汕民间传统艺术工匠的独特构思及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小编深深折服。希望在智能化工业时代,年轻一代在懂得节日由来的同时,也请多多老一代民间艺术传承。
棉湖传统棉湖农谚云:”六月收早冬,家神也欲请落龛“。六月早冬收成好,为做“安仔粿”提供了本地“三新”原料,即:精选本地新粘米磨成粉、拌本地新番薯粉,冲熟搓成粿皮(加红胭米上色),包上本地新花生仁炒制的豆仁麸,再用有“公仔”和“动植物”等吉祥图案的粿印印制,蒸熟即可。粿品柔嫰香甜有嚼劲,薄朥煎之,表皮筋糯略带酥芳,内里柔绵香滑,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安仔粿制作过程(动画)
小编有话说在现在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在节日里都从简从快,购买现成的节料粿品。然而,在潮汕大地的许多村落,人们依然保持传统节日做粿的习俗,这份手艺值得点赞,这份虔诚更是令人叹服!
鸣谢:郑学南先生洪俊良先生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转载本平台信息请联系客服。
报料方式:
小编
直接在潮声在线平台发送图文
潮声在线编辑部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