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汤显祖的书法比剧本写得还好来看看

发布时间:2018-10-24 13:50:27   点击数:

时至中元

“中元节”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俗称“七月半”、“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中元节的源头,与古代的土地祭祖有关,是道教、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

古代以阴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张灯结彩;“中元”由上元而来,虽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张灯在水中。

中元节、清明节和寒衣节,并称三大“鬼节”,差别在于,清明往往聚族而祭,中元、寒衣大多是一家之祭。

缘情而书

有关中元节的书法,并不是特别容易搜集。因为是“鬼节”,很多时候会回避。但不管如何,只要留心,总能寻觅一二。因为古人写毛笔字,就和三餐一样,由此可以看到书写的日常状态。勤奋的书家,总能在各个不同时刻留下墨迹。不一定为专门纪念,只是自然记录。

[明]汤显祖《续栖贤莲社求友文》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幅行书长卷纵29厘米,横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笔墨精湛,技法老道,风流蕴藉,劲健潇洒,字里行间流淌着书卷气,书名为文名所掩。

(向上滑动启阅)

释文:

岁之与我甲寅者再矣,吾犹在此为情作使,劬于伎剧。为情转易,信于疾疟。时自悲悯,力不能去。嗟夫!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非类。吾行于世,其于情也不为不多矣,其于想也则不可谓不少矣。随顺而入,将何及乎?应须绝想人间,澄情觉路,自非西方莲社莫吾与归矣。昔远公之契刘遗民,十八贤为上首。而康乐才高,求与不许;渊明嗜酒,而更邀上。名迹既迁,胜事遂远,至赵宋省常昭庆之社,虚有向、王二相国名,隐迹不着,亦足致慨于出世之难矣。吾弱冠徘徊坠簪池上,因而自念,异日投簪,庶其在此。四纪而馀,因循未果。尔欲奋飞开莲续社,而故林驰传,颇得栖迟。诸所高深,去人大远。津梁一处,允惟厥中,则有唐少室山人李公所隐栖贤故基。谷林石淙,雷动车震;桥名三峡,循涯眺听,空寒毁心。五老双流,倾其左侧;龙渊鹿洞,趿其近间。真不尽之灵墟,而无为之净垝也。中有平畴垓曲,茶笋斯储。谷口江乘,延接非远。兴言葺筑,无负初怀。

冬春间,复闻九江分司钱塘葛公加意道业,亟往依之,冀成斯事。比度章门,荀公幅巾归越,而栖贤老释乐愚实来。乐愚故有净行可语者,旋告之故,乐愚曰:“亦其时也。高天销于炽炭,大地沉于积流,况此聚沫之躯,悬舆之晷乎。虽然,非有同心,安能久处?曷若遂踪林、远,大启宗、雷,庶使鸾鹤相依,兰菊无绝耳。吾愧其言。自惟素尚浅于渊明,杂心广于康乐,而敢擅嗣盟以滓前哲。已而静思,有足述者。晋宋之间,世道奇侧,远公夷迹谛交,实杰玄虑。我明一家,恢然道广,才度之士,朝壑交容。慕类以悲,感忾而集,要亦语嘿之通怀,往来之大致矣。且吾有二友,汤嘉宾久忾叹于栖贤,岳之初近勤施于昭庆。兹之续斯盟也,成斯役也,二公首其许我乎?嗟夫!匡、蠡之名迹巨矣,宇宙之名流盛矣!遗民通隐,必有周、刘;散骑舍人,未乏诠、炳。费神明于匪妙,委日用于无常,情有所必穷,想有所必至。苟怀千秋之寄者,皆将有感于斯言耳。

万历岁□甲寅(年)中元之吉,临川汤显祖斋沐谨题。

以下四幅是汤显祖《续栖贤莲社求友文》的局部大图及相对应的释文:

释文:

《续栖贤莲社求友文》

岁之与我甲寅者再矣,吾犹在此为情作使,劬于伎剧。为情转易,信于疾疟。时自悲悯,力不能去。嗟夫!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非类。吾行于世,其于情也不为不多矣,其于想也则不可谓不少矣。随顺而入,将何及乎?应须绝想人间,澄情觉路,自非西方莲社莫吾与归矣。

释文:

吾弱冠徘徊坠簪池上,因而自念,异日投簪,庶其在此。四纪而馀,因循未果。尔欲奋飞开莲续社,而故林驰传,颇得栖迟。诸所高深,去人大远。津梁一处,允惟厥中,则有唐少室山人李公所隐栖贤故基。谷

释文:

林石淙,雷动车震;桥名三峡,循涯眺听,空寒毁心。五老双流,倾其左侧;龙渊鹿洞,趿其近间。真不尽之灵墟,而无为之净垝也。中有平畴垓曲,茶笋斯储。谷口江乘,延接非远。兴言葺筑,无负初怀。冬春

释文:

明一家,恢然道广,才度之士,朝壑交容。慕类以悲,感忾而集,要亦语嘿之通怀,往来之大致矣。且吾有二友,汤嘉宾久忾叹于栖贤,岳之初近勤施于昭庆。兹之续斯盟也,成斯役也,二公首其许我乎?嗟夫!匡、蠡之名迹巨矣,宇宙之名流盛矣!遗民通隐,必有周、刘;散骑舍人,未乏诠、炳。费神明于匪妙,委日用于无常,情有所必穷,想有所必至。苟怀千秋之寄者,皆将有感于斯言耳。

[明]董其昌、张旭《古诗四帖》题跋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谥“文敏”。明代书画家,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中和、恬静。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这幅行书题跋现藏辽宁省博物馆。通篇用笔秀润,书写流畅,结体朴茂,姿致平和,无一懈笔,于精巧明快中略带生拙之气,乃是董氏行书的典型面貌和上乘佳作。

以下三幅是董其昌、张旭《古诗四帖》题跋的局部大图及相对应的释文:

释文:

唐张长史书庾开府《步虚词》,谢客王子晋侧山老人赞: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与其所书《烟条诗》、《宛超诗》同一笔法,颜尚书、藏真皆师之,真名迹也。自宋以来,皆命之谢客,因中有“谢灵运”,《王子晋赞》数字误耳。丰考公、文待诏皆墨池董狐,亦相承

释文:

袭。顾庾集自非僻书,谢客能预书庾诗耶?或疑卷尾无长史名款,然唐人书如欧、虞、褚、陆,自碑帖外都无名款。今《汝南志》《梦奠帖》等历历可验。世人收北宋画政不须名款,乃别识也。或曰:安知非醉素?以旭肥素瘦,故知为长史耳。夫四声始于沈约,狂草始于伯高,谢客

释文:

时皆未之有。丰人翁乃不深考而以《宣和书谱》为证,《宣和》鉴书如龙大渊辈极不具眼,且《谱》(山)云,“古诗”不云“《步虚词》”云云也。《阁帖》二卷张芝《知汝帖》,米元章犹以为伯高书,此诚不随人看场者。余故为项玄度正之,且刻诸《鸿堂帖》中。

万历壬寅中元日。董其昌跋。

[清]陶美济

陶美济(生卒年不详),字玉耕。清代湖南书法家,尤工篆隶,曾署江苏上元知县。

这副隶书对联纵厘米,横32厘米。用笔方圆兼施,行笔中正,结构严谨而舒展,字形多为接近正方,间架工整,疏密匀称,其形宽而气紧。

释文:

一经传旧德;

八座起文昌。

[近代]童大年

童大年(-),原名暠,字醒盦,号性涵。近代“海派”书法篆刻家。精研六书,善篆隶。西泠印社元老。

这副隶书对联纵厘米,横41厘米。将汉碑的雍容端庄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练的提按动作,形成一种遒劲古朴的风格,笔法瘦劲,老实中见变化。

释文:

庶土悦雍君子安乐;

上顺什极下答坤皇。

祭祖寄思

上世纪上半叶,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后被逐渐边缘化。“中元节”在有些地方俗称“盂兰盆节”,乃是源于佛教传入后,融合其中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

据《唐六典》记载:“中尚署七月十五日进盂兰盆”,可见当时已成宫中定例。《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慎终追远的信仰,于是益加普及。佛教与道教各有不同解释,道教强调孝,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无主孤魂做“普渡”。

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而成中元节。在唐代官方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三元日,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民俗节日。

中元节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全国各地会在阴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带上酒肉、糖饼、水果、黄纸、香蜡乃至猪羊鸡鸭鱼,举办各种祭祀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虔诚的叩首、浇酒,千门万户的化钱仪式,边告慰在人世间游荡的各家鬼魂,边祈祷诸神,保佑全年平安顺利。

萧红《呼兰河传》中曾写道:“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亡魂得以超度,故去的亲友便得以托生,寻求的是一种安宁顺达。传说从阴间到阳间有一条路,非常非常的黑,有时黑得找不到轮回的路口。所以,放灯成为非常重要的善事。

书中的描述并非向壁虚构。小时候,便常听村里老人说,鬼节就和春节一样,但不仅是庆祝,而是一种仪式。人间的我们会给逝去的先人送寒衣等各类祭品。

从七月初一开始,鬼门关打开,一些亡魂可以回到生前的家中探望,晚上常常有亡魂四处活动,阳气低的人晚上出门就会看到许多鬼的样子,最好不出门,走在路上也别回头看,否则极易招来晦气,胆小的我们在当时还真的给镇住了,一到晚上就钻被窝里不敢露出头。

长大后回想起来,其实这不是迷信。对于鬼神的敬畏,是中华文明中所特有的一种浓烈的表达慎终追远的崇拜情结。懂得了其中所蕴含的“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以及死后丰祭,不如生前厚养的道理。

所谓“悲莫悲兮生别离”,生者痛而为故人祭,只恨相见再无期。古往今来,后人总是放不下对先人的惦记,选择在特定日子虔诚地祭拜亡魂,诉说一份哀思,叙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也许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说,不需要过多繁琐的仪式,一束鲜花足以寄托思念。形式无所谓,重要的是,不管身在何处,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

(本文源自北京晚报年8月31号40-41版)

来源:北京晚报·墨缘

作者传伊

实习编辑苏越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05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