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小雨点元宵节给孩子讲讲元宵节的来历和

发布时间:2018-6-29 12:34:22   点击数:

元宵

佳节

俗话说“不出十五还是年!”,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会吃元宵。好奇的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呢?所以爸爸妈妈除了给孩子煮元宵吃,还可以给孩子讲讲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哦。

(元宵节的来历)

传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圆子”,也称“汤圆子”、“汤丸”、“汤团”,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或滚成圆形,可荤可素,南北方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南北方的做法、成份及风味各异,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对小朋友来说,节日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吃了!可是元宵好吃,糯米可不易消化(小朋友要少吃),吃的时候可以多喝点煮元宵或汤圆的汤水,汤水中的糯米粉里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促进消化哦。

元宵节快乐

雄狮高跷闹十五,传统花灯绽元宵。兴高采烈观灯会,全家上阵猜灯谜。窗辉映着团圆影,笑声传出甜蜜情。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04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