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山西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农历七月十五,老百姓称其为鬼节、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各有各的过法、各有各的解释,各地又加入了当地的过节特点,看的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在山西,也有一些富有特色的本土过节方式。
1面人祀鬼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
道家说法: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地官赦罪是释放地狱中有罪的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享用人间奉祀。所以,这一天烧纸钱就成了人人参与赦罪、帮助罪魂超度。
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一般祀鬼,无非烧些纸钱,贡些点心,大致如此。而在山西浑源县,供奉的祭品之中杂有大量面人。
面人其实是个概称,用白面捏塑的形态众多,人形有童男、童女、寿星等,动物有牛、羊、猪、兔、鸡等,植物有石榴、桃、莲花、菊花等,凡人可描状模型,都是巧妇手下的题材,不一而足。
除了作为贡品,面人还是很好的玩物和食物。兄弟姐妹多的人家,大人们每年早早地做好面人,一部分备祭祀用,一部分分发给孩子们,你取羊,我拿猪……新鲜别致的面人如同玩具,玩几天,耐不住馋虫终于吃掉了。还想吃,就去蓄谋贡品,在香烟袅袅的供桌上,偷偷地拿了吃掉。父母发觉,往往一笑了之,在供桌前祷告几句“小孩不懂事,与祖先抢食”,也就过去了,想来祖先也不会怪罪。
2五台山盂兰盆节超度亡魂七月十五在寺院为盂兰盆节。盂(yu)兰是梵文,意为救倒悬。
《盂兰盆经》讲了这么一则故事: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
目连
目连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
佛祖告诉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十方僧众威神之力。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每年七月十五,佛寺中都会举行盂兰盆会,为所有幽冥沉沦者超度!
五台山镇海寺盂兰盆会盛况
在山西五台山,每年七月十五,全山各大寺院几乎都要具备盂兰盆会。法会期间将以百味美食供养三宝,吉日修供,增幅百倍,上奉佛法,报恩父母,下济三途,救出苦轮。
3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祭祖
在“天下故乡、华人老家”——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园,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祭祖大典。
洪洞大槐树中元节祭祖活动
4祭祀土地七月十五,庄稼接近成熟,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汾阴后土祠,位于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
5送羊节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
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山西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6放河灯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萧红《呼兰河传》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放河灯,尤数黄河中放河灯壮观。河曲县城紧邻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烟花爆竹声中,将自家的河灯放入河中,黄河眨眼间就变成了一条灯河。
身在太原榆次附近的老乡们,要想放河灯也不用跑远。就在榆次东赵乡西窑村,紧邻潇河,每到中元节,村民都会将自制的河灯缓缓放入河中,望着飘摇的河灯渐行渐远,双手合十心中默念,或寄托哀思,或祈求福佑……
7其他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马邑县民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
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内容转载自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