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七月十五曾经比七夕还热闹文明祭祀中元

发布时间:2018-2-25 18:39:21   点击数: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焚纸锭、放河灯的习俗。

中元节简历

中文名:中元节

别   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

节日时间:农历七月十五9月5日星期二

节日起源:祭祀

节日意义:敬祖

节日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等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

中元节的地位一度“置顶”!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在南京家家户户做茄饼。

3、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4、祈丰收

中元节与祈望丰收常联系在一起。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祈祷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从以上这些传统节庆习俗我们可以看出,

七月十五中元节有怀念祖先的孝道,

也有乐善好施的义举,

但和恐怖气氛没有一点关系。

在古代,七月半不仅没有恐怖,相反更多的是热闹。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名篇《西湖七月半》曾这样写到:“西湖七月半……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还有晚唐诗人李郢的诗篇《中元夜》

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可见,七月半在古时候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很强娱乐功能的节日,直到上个世纪中旬,依然是这样,甚至比传统佳节“七夕”还要热闹。

说到七月十五,

祭祀这个话题就不得不说。

祭祀的终极奥义

可以说,祭祀是我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事,

到了现如今,有些祭祀形式似乎变了味。

那么我们来看看,

到底应该怎么过中元节!

特别提示

NEWS

  9月5日,我们即将迎来今年的中元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在街边巷口祭祀、烧蜡烛冥物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孝心,是民间流传多年的习俗。

焚烧祭祀带来的

危害

焚纸钱、烧冥物、放鞭炮的行为将导致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急剧增加,使得空气质量明显恶化,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同时不利于我市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且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燃烧的气体散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使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人类皮肤形成皮肤癌,同时也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焚烧祭祀造成城市烟雾缭绕出行困难、花草树木被毁,安全隐患突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市民对中元节祭祀的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市民希望采取更多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来寄托哀思。

我们提倡

1

鲜花祭祀

植树祭祀

网络祭祀

  让我们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鞠一个躬,

以及清扫墓碑、颂读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

  转变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做到理性祭奠,节俭祭奠,

以环保、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缅怀逝者。

文明祭祀从你我做起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以静思怀想之情缅怀故人,

用净清祭奠之举表意释诚。

让中元节回归慎终追远,

彰显源远流长,

期望子孙藩昌的节日本意。

让我们大家一起

拒绝陋习

文明祭祀

追忆先贤

传承家风

共建幸福大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西医结合会诊
云南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97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