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食俗祭祖敬地,中元节中国人怎么吃

发布时间:2017-11-7 15:42:42   点击数:

吃货顺哥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称小秋,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位列中国传统三大祭祖节庆。中元节的形成跟上古祭地仪礼有莫大关系,相传职司人间赦罪的地官生日为七月十五;又称小秋,谷物新熟,民间以新米等祭祀祖先或游魂。除了有一套复杂的祭祀仪程,中元节还有特定的饮食习俗,我们主要从祭祀饮食习俗和百姓饮食习俗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解。

祭祀饮食习俗

献食作为祭祀习俗古即有之,《礼记·礼运》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献食以肉食为最,马、牛、羊、鸡、犬、豕等六畜常用于祭祀故被称为“牺牲”,当然最常用的是牛羊猪三牲。当然这是十分严肃的祭祀典礼仪式中所用的祭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则入乡随俗,以当地常见的肉食和米面食品为主要祭品。

各地中元节祭祀仪式都有所不同,一般从初八到十四或十五进行祭祀,也有的地方从初十到十四进行祭祀;有的地方每天祭祀一次,有的地方每天三顿饭前都要先祭祀供奉祖先。老家是从十一开始每天三顿饭前家祭奉祖,十四晚上到田间地头“四方祭,烧纸钱,用水碗”,以此结束。

这个时候正值农忙,即便再忙,老人们也要割上几斤猪肉,取当季蔬菜,肥肉炒回锅肉或酱爆肉,瘦肉炒豇豆,煮肉的汤再炖上一锅老南瓜,用新米煮上干饭。没有刻意去大肆祭祀,但神圣感却丝毫不减。家祭时设香案,八仙桌设上席和左右侧席,上席摆筷子四双,碗勺各二;左右侧席摆筷子两双,碗勺各一。饭菜上桌,先供奉祖先,取黄纸于香案处、下席处或大门外焚烧,即完成祭祀。每天三顿如斯。

十四夜户外祭祀,取香烛纸钱,一土碗中盛新米饭,加入绿豆、茶叶水。烧明火纸钱祭祀先祖及亡魂,作揖后将水碗反盖,为孤魂野鬼奉食,礼成。第二天清晨取回土碗即可。

百姓饮食习俗

中元节除了有祭祀献食礼仪之外,百姓还烹制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饮食,以祭五脏。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

(1)中元吃扁食

江西东县吃扁食,扁食其实是一种介于饺子和馄饨之间的食物,其皮薄如蝉翼,馅料荤素、鸡鸭鱼均可,选用猪大骨高汤,奶白清亮。

(2)中元吃饺饼

浙江天台县吃饺饼,其形似春卷,又叫饺饼筒,先用小麦粉摊成筒皮,再卷上荤素搭配的各种菜料入大铁鏊煎至金黄、香气扑鼻时即可食用。

(3)中元蒸面羊

山西祭祀赏节俭,各地蒸面羊以祭祀,而后分食。面羊形态各异,五谷俱全,相传与神农氏传五谷的神话传说有关。

(4)中元吃濑粉

广东德庆县吃濑粉,濑粉以粘米粉为原料制作,食用时配上青菜,明火高汤,绵软爽口。

(5)中元吃鸭子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吃鸭子,一取鸭子可游到对岸奉祖先以祭品之意,故为多地祭祀之用;二取鸭音同“压”,有压住鬼魂之意。广东东莞有吃莲藕煲番鸭的习俗,其肉质鲜嫩,温润养人。

中国传统节庆一般都具有五层文化含义,一敬天地,二敬鬼神,三祭祖先,四循农事,五祭五脏庙。所以,中国饮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也就不足为奇了!

传播饮食民俗

分享饮食民趣

汇集民间老饕

邀约私家小厨









































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94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