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你不熟悉的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都在这里,来

发布时间:2016-12-7 13:47:12   点击数:

中元,绰影婉约,我点一盏明灯对夜,祈祷我逝去的亲人,安宁。

农历七月十五,即是传统的农历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

古时七月半时是隆重的节日,从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便可知,民国期间七月半时远比“七夕”、“清明”热闹的节日。

如今冷落只剩祭祖驱鬼一项。

月冷西墙,今日闭关不出吧。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放灯之习俗就是为了让鬼魂可以托生。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起初因佛教盂兰盆会布施饿鬼为始,因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汉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由来:

流传比较广的有两个版本

1、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2、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

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做茄饼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

3、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4、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这是因为“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6、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7、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8、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

其一: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

其二: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转自诗词天地









































白癜风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46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