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点一盏灯,敬一杯茶,愿天上人间

发布时间:2020-12-10 18:55:19   点击数:
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余秋雨《中元夜》今夕中元至,正是哀思故人时。杨绛在百岁访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在杨绛看来,生死等同于回家,百年归土,归的是家。我们从家出生,在家长大,终于回家。世间轮回,全自因果;万事万物,皆有始终。今夜,为逝去的亲人点一盏明灯,敬一杯茶,对夜祈祷:愿天上亲人,安息珍重。愿世上人间,平安团圆。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与上巳节、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中国的四大鬼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元节让我们知道自己来处,明白了自己的历史,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负韶华。

1

慎终追远,不忘先祖

中元节处在小秋,作物开始收获,人们开始尝到丰收的喜悦。

按照惯例,在此时民间要开始供奉新米,祭祀祖先,报告这一年的收成。

地府则会在中元节这一天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团圆。

人们备好供桌,按照长幼顺序依次祭拜,边烧纸钱边祷告,汇报家庭近况,祈求祖先保佑平安。

除了祭祀之外,还要上坟,用纸做灯,焚在先人灵前,寓意亡人前程光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朴实敦厚。

祭祀烧纸,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文化传统。

它是对先人的尊重和敬爱,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

对先人的追思,可以让后人铭记家风,不堕家声。

虽然如今因为环境问题,烧纸钱的方式已经不再提倡,但是中国人表达思念和感恩的精神内核仍然应该传承下来。

2

懂得敬畏,不失良善

传说,释迦摩尼的弟子目连的母亲因为生前作恶,变成饿鬼,他心中不忍,求佛祖超度。

佛祖同意了,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超渡亡魂。

中元节这一天,很多寺院依然保留着超度亡魂的习惯,这是一种普世大爱。

而在中国民间也保留着同样的习俗。

七月十五午夜,地府放出鬼魂,大部分鬼魂都有香火有去处,但是一部分鬼魂却无处可去,只能在外面游荡。

于是人们在这天杀鸡宰鸭,焚香烧衣,在河里放河灯,希望化解怨气,祝其早入轮回。

荀子说:“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君子把鬼神之说当成一种文化,小人把鬼神当成一种灵异的迷信。当成文化是好事,当成迷信就坏事。

举头三尺有神明。

对鬼神的敬畏,让我们守护内心的原则。

不会肆意践踏别人的尊严,不会放任自己的贪欲。

很多人之所以无恶不作,就是没有一点点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中元节,让我们重拾敬畏,懂得敬畏,如此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善待别人。

3

活在当下,不负韶华

曾国藩说: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过去的不留恋,未来的不期待,心无杂念,活在当下。

人生有死的哀伤,就有生的眷恋。

在中元节的祭奠中,我们哀悼先人,面对死亡。

不禁感叹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这就是现代鬼节的意义。

好好活着,珍惜现在。

不要觉得来日方长,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那个先来。

活出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才能觉得不负此生。

不要总是因为忙于工作而放弃和家人团聚。

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天默默追悔。

珍惜眼前人,珍惜父母亲人健在的日子。

活在当下,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尊重,也是对亲人最大的负责。

科学时代的鬼节依然有它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不忘祖先,不失良善,不负韶华。

在对先人的祭奠中,学会坦然面对死亡,保持善意,珍惜当下。

我猜你还想看

九月

在一盏茶时间里,获得坦然,获得清淡,获得宁静

一般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不一般

为什么有些人喝了老白茶反倒更困?

为什么很多人喝完白茶,要么忘不掉,要么就存下来?

每天三个时间段如何喝白茶?

嗅到白茶香气的正确姿势,看完顿时觉得茶香了很多!

白茶的内含物质与茶汤口感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白茶的甜≠回甘

如何泡出一杯不苦不涩又会两颊生津的白茶?

为什么泡的老白茶上面有一层膜?

白茶的“饱满度”怎么才能喝出来?

白茶中喝出酸味是怎么回事?

怎样分辨白茶的粘稠度?

白茶的厚度该怎样分辨?

打开白茶的万能钥匙,你想要吗?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129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