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中元节激起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节日,还有几
提起中元节,人们似乎都已经淡忘了,但提起它的另一个名称,鬼节,应该会有很多人会想起来。小的时候,老人们经常会讲有关鬼节的故事,比如目连救母。
目连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后,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在饿鬼道里受苦。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目连就去给母亲送饭,但饭食刚到母亲的口里就着火后迅速化为灰烬。目连无法,只得去求助佛祖。在佛祖的指点下,目连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了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借十万僧众之力让他的母亲脱离苦海。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目连救母
这便是中元节的其中一个别称,盂兰盆节的由来。
而中元节这个名称来源于道教。
中元节放河灯
相传有一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三公主结为夫妇,生下了三个孩子。老大天官掌赐福,正月十五出生,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老二地官掌赦罪,七月十五出生,所以七月十五就叫中元节;老三水官掌解厄,十月十五出生,十月十五就是下元节。这里再说说老二地官,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所以在这一天,地官会大赦地狱,将鬼魂都从地狱里放出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所以中元节也叫鬼节。
中元节还叫七月半。这个名称来自于民间文化。
中元节祭祖
古时候的人们会将一年的收成归功于神灵的保佑,所以会在各种时期对神灵、祖先等进行祭祀。其中秋尝在祭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秋尝是指天子与诸侯于秋季举行的宗庙之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把刚刚收获的食物等先供奉给神灵以及祖先享用,然后自己再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愿来年能有个更好的收成。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初的日期并不稳定,后来逐渐将日期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的第一个月圆的望日。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这种融合能让所有人参与进来,所以中元节在古代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
中元节“庙普”
甚至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都远比“七夕”、“清明”热闹。
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在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但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元节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被边缘化,现在几乎看不见中元节的活动。大部分中国年轻人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节日。在中国,中元节已然成了往事。
但盂兰盆节却还在日本盛行着。
日本盂兰盆节巡游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现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日本的交通系统会格外繁忙,沿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行列可长达几十公里,像是中国的“春运”时期。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赶回故乡,因此有“民族大移动”之说。盂兰盆节除了家家户户扫墓、祭奠先祖外,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日本人阖家团圆的节日。
有关鬼怪,西方国家也有一个很有名的节日,那就是万圣节。
万圣节
相传,公元前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替身,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所以在那天夜晚来临时,将所有灯光熄掉,这样鬼魂就无法找寻到活人。他们还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来驱赶黑夜中的鬼怪。
时至今日,万圣节成为了一项夜里狂欢的节日。小孩子们在这一晚会穿上各种稀奇古怪的衣服做“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的恶作剧。
南瓜灯
怀念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元节。
不过即使我们没有了过中元节的习惯,中元节还是凭借自己的独特性等特点于年申遗成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后人依旧有途径去了解它。
明天就是中元节了,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过法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基于CCO协议使用。
文艺菌赞赏
长按盖博士遮盖液复方木尼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1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