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田野报告中元节作为公共空间的祭鬼仪式

发布时间:2018-1-19 19:23:27   点击数:

??中元节:作为公共空间的祭鬼仪式

来源:博悟馆(cnc_bowuguan)

农历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佛教)/中元节(道教),是民间祭亡魂的日子。根据《海丰县志》、《陆丰县志》的记载,大型的、社区性的盂兰盆节/中元节在碣石镇长期存在。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前后,在各个社区内依旧有举行一整周的祭鬼仪式。

与神、祖先相比,鬼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偏向于外来、掠夺、恐怖的形象。碣石中元节有着该节日仪式的普遍性:祭鬼无器乐、无帛、无牛,却有纸,运用碎肉、米饭、斋菜施幽;亦具有特殊性:使用大量的奢华的纸制品表达安抚,以请神御兵为主题表达压境、驱赶,将危险的、掠夺性的鬼隔离出自己居住的社区。结合碣石地区自明清以来,山贼侵扰、倭寇抢掠、猺疍争夺、海禁迁界带来的流离失所、饥荒、村落械斗、屯田、内战、革命、走私、贩毒、治安失序的历史,本文认为,碣石中元节可以被视为一个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文化意义沟通、协商、连接的社会场域,集体也在此过程中得以建构起来。在中元节期间,碣石居民即运用社区特有的卫城历史所赋予的相关象征,建构出一个临时的公共空间,表达出对社会秩序的讽喻。

一、碣石中元节

本文所提及的中元节是在年8月7日至8月24日(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七月廿九日)在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举行的,通常各社区自行在此期间举行7日7夜的祭祀仪式。由于时间限制,笔者只在8月9日(农历七月十四日)当日前往碣石镇东门头社区进行短期田野。

碣石湾。Google地图。

碣石位于广东东部,临海,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时常受台风、暴雨侵袭,海拔较低地区土壤以砂土、酸性红土为主,肥力低;有溪流,但流程短。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要地形,林业、果类种植业发展颇成规模。全镇总面积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总人口17多万人,辖41个村(居)委会。水陆交通运输方便,渔业、海产养殖、红江橙种植、港口商贸、走私业颇为兴旺。

碣石湾各村。Google地图。

民国以前的县志记载该地区开发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因常发生战争、匪患、水灾及流行疫病,导致社区发育不太稳定。碣石的方言属潮汕话,但也有不少居民能操持广府语。

1仪式的公共性

通常,以社区(或本地人称组屋)来组织祭祀,其中每个人都需要捐钱作为祭祀的基本费用,用于搭建祭祀棚、棚内的基本装饰如神像、主祭桌的献祭品、香烛、大王袍、金银令旗等,筹资较多的社区还会请八音演奏、安排放电影。

广东碣石,社区祭祀棚

广东碣石,八音锣鼓

祭祀棚一般就设在社区内,前后有纸制牌坊,棚内两侧为桌子,供各家庭摆放祭品;棚内最深处为主坛,供奉的神主要有玉帝、如来、观音等,也是和尚和道士诵经的地方;墙上悬挂着佛、法、僧、将军的图像;主坛两侧与门口有守卫坛的战士、兵器和马匹。

2仪式的私人性

在社区搭建的棚架内,设有相应数量的桌子,由各住户依照自己的意愿摆设祭品,因此,祭品较多样化,有米饭斋菜、水果、甚至还有海味。而在主要由商铺构成的街区,祭品多为成箱的饮料或面食。

广东碣石,祭祀棚内

二、仪式的象征与意义1一般性

祭鬼的意义在与祭神、祭祖先的比较之中更能看清楚。中国传统官方(文献中的)祭仪中,神与鬼的最重要分别是:祭神有器乐仪仗引导,以帛、牛、羊、猪为主献祭品;祭鬼(厉坛)无器乐、无帛、无牛,却有大量的纸。庶民献祭的神鬼分别主要是:祭神以较好的肉为主,例如全只鸡,主用香烛,不烧或稍用纸;祭鬼用碎肉,或只有米饭斋菜,需用较多纸;祭祖先时的纸制品则包括:(传统的)元宝、衣服、房屋,以及(现代的)与时俱进的用品如电器、汽车、手机等。

广州,波罗诞神像巡游队伍

广州,波罗诞神像巡游,民众祭神用品

广东英德,太平醮,纸制“十殿阎王判官”

广州珠村,施幽食品:馒头、豆腐、米饭、碎肉、青菜

2碣石的特殊性

(1)碣石中元节以祭鬼为主,规模非常盛大,纸制品亦极尽精细、奢华;越是奢华的祭品,越是在表达安抚、求和之意。

广东碣石,纸制官袍

广东碣石,纸制军旗(正在焚烧)

(2)献祭的核心意义是秩序。主祭台挂有神像,中部两侧有纸制大王袍,末端有兵衣,象征请神御官领兵——压境统治。

广东碣石,纸制军队

广东碣石,社区祭祀棚

三、公共空间、社会史与文化意义的再生产1仪式的起源与复兴:社区历史与现状的相似性

中元节/盂兰盆节有其宗教典故、仪式规范,但在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本文倾向于







































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95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