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
两千多年的历史 令清明具有六大功能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中元节出生的人好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习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民俗专家曲彦斌说:“清明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从历史上看,不仅仅是祭祀的日子,更具有六大功能”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中元节的一个习俗?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中元节禁忌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娱乐功能:古时人们在清明这天或效仿周公曲水流觞,或踏青迎春宋人吴唯信在《苏堤清明记事》中描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外,清明节还中元节的来历50字流行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娱乐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 浸种耕田莫迟延”
绿化功能:古时清明节有“插柳”等祭祀活动,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植树也成为节日中的重要习俗之一(来源:新华网)
声明:华声在线"历史频道"转载本文仅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广东中元节的习俗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悼亡中元节 鬼节 的来历功能:如今的清明节已经由祭祀祖先、祭奠过世亲友,扩展到缅怀民族和国家英烈,对后人具有激励和教育意义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元节习俗、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清明节寡妇上新坟
祭孔大典(资料图片)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中元节出生的宝宝,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农时功能:中国历史上的各种节日大都出自农耕文化传统,一年的四时八节主要是和农事、农时和农耕生活有关,传统清明节便是其中之一“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等农谚,显示了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提醒耕作者及时“浸种耕种”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祭祀的场中元节的来历和禁忌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纪念功能:构成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正是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在江浙一带,清明节还有吃“青团”、用“青团”作祭祀供品的习俗
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保健功能:“洁齐清明”的本身就有卫生保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健的含义如今的清明节,是古时“清明”之前的上巳节和寒食节的合一,上巳节就有在水边修整、沐浴的习俗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中元节是什么时候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祭祀的对象中元节是指哪一天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福州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合肥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