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附祭祖的胜易方法

发布时间:2017-9-9 19:33:48   点击数:

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公历8月17日)就是盂兰盆节了,盂兰盆节也被称为“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佛教徒要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那么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呢?

盂兰盆节的来历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佛陀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习俗

  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

祭拜祖先,宜用水果等素食

  为了祖先杀害生灵进行祭祀,并不能免除祖先的所受的苦痛,只要杀生就会减损祖先的福德,增加他们的罪业,反而会令祖先因此恶业而堕落。

  

  因而,祭拜祖先,宜用水果等素食,不宜用酒、肉、烟、乃至杀生之物等徒增祖先罪过,令先人受更得的苦痛。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去寺院或家中供佛斋僧,功德无量,无始以来父母眷属必获利益。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

祭祀父母祖先的好方法

  为我们过世亲人祖先念佛超度就是最好的祭祀方法,念佛来为我们的祖先超度,这个我们都做得到,不必花钱请外面的人做法事,只要在家里,以我们的虔诚心,用这一张嘴巴念佛就可以了。所以它很容易,不必花钱,也不必做其他的法事,更未必要到其他地方去。所以,论要消除祖先的业障,没有比念佛更容易、快速的;如果要增加祖先的福德、功德,也没有比念佛更容易、高超的。

  《无量寿经》中说,“当我们欢喜踊跃,念一句弥陀名号,就能够具足无上功德。”这个“无上功德”就是成佛的功德。因为这个宇宙中最高、最上的就是佛,再没有比佛更高的了,我们只要念佛,就能拥有跟佛一样无上的功德,所以念佛既容易又殊胜。《地藏经》也说,临命终的时候,不管他有罪、无罪,只要听到这一句名号,都能脱离三恶道。

所谓“千句经文,不如一句佛号”,念佛功德最殊胜最容易。经典上说,阳间的人如果虔诚念佛超度祖先,阿弥陀佛就会亲自到那里,光明显示在他面前来接引他。所以,以念佛来超度祖先,是大家都能做得到,而且效果是最殊胜快速的。

(图文来源网络,义工编辑整理)

长按下面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88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