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军史点击重温历史长征精神光耀云岭

发布时间:2017-7-9 17:57:45   点击数:

年2月,中央红军分多路向川、滇、黔交界的威信县扎西一带集结,首次进入云南,年5月14日红二、六军团从云南中甸全部离开滇境。红军所到之处,云南各族人民箪食壶浆,杀猪宰羊慰劳,与红军结下了深情厚谊,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故事,影响着在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人。

追寻长征足迹回忆艰难岁月

“红军接济镇上的穷苦百姓,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革命政策。”大姚县石羊镇88岁的退休教师张国信见证了红军经过石羊镇时开仓放盐,解救工农群众的情形。老人说,“那会儿我还小,只记得有个红军战士抱着我,用儿歌的方式教我革命道理,到现在我还记得他念的一句话——‘云南省得解放,老百姓喜洋洋’。”红军虽然在石羊镇只停留了短短一天,但他们公平买卖、救济穷人、帮助劳苦大众,“确实是一群好兵,是一支为人民的好队伍。”

比起张国信儿时的记忆,96岁的老红军王德玉对红军的记忆更刻骨铭心。16岁那年,家住祥云县刘厂镇的王德玉被抽去参与祥云县城守城,祥云被红军攻破后,他便同红军一道北上抗日。因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没有追赶上大部队,只好回家。腿上依稀可见的枪伤见证了老人所参与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不论是走街串巷,还是在田间地脚,王德玉老人或打快板,或哼唱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他这一辈子最为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跟上红军大部队。

刘光荣是威信县扎西镇目前唯一健在的老红军,99岁的他当年参加红军时刚满18岁,“当时威信县参加红军的青年有多人。”回忆当年参加红军的情景,刘光荣哼起了在革命老区威信县广为流传的《红军歌》,“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后来刘光荣与战友一起参加了血战娄山关,翻越了皑皑雪山,爬过无际草地。

长征的路虽然艰难,但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无不让老人们热泪盈眶,伟大的长征精神影响着老人们的一生以及他们的后人。

铭记长征精神传承红色信念

为缅怀革命先辈、铭记长征精神,作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云南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在展览上活跃着一群身穿淡蓝色布衣的“小红军”讲解员。

“需要我给您介绍一下吗?”每当有参观者,年出生还在云南艺术学院上大一的胡雅轩都主动上前询问,在她心中,能为人们讲解长征的故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没有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而对于讲了12年红军长征抢渡金沙江历史的张学文,讲起红军的革命故事更是滔滔不绝。出生在金沙江石鼓渡口江湾畔的他,听着红军抢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大,现在担任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宣教部主任,他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近万人次。

“希望后代知道共产党是费尽千辛万苦才把整个国家建设起来的,是通过流血牺牲、斗争得来的。”张学文说,这么多年来,他和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史实已经融为一体,“我会一直讲下去”。

还有一群平凡的人,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守护着长征精神。

闲暇之余,沾益区村民杜正云便到红军墓前拉拉小提琴,缅怀先烈,而杜家一家三代已为红军墓守墓80年,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十,杜家人都要到红军墓前祭拜。“看护红军墓、弘扬革命传统是我们杜家几代人的家风,我们会代代相传。”杜正云一生都在默默坚守着。

香格里拉市79岁的村民吴建忠,从年开始,每隔20天便会为村里的无名红军烈士碑“打扫”,碑上“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格外地耀眼。“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经常来看他、陪伴他。”

在云岭大地,还有很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信念,为的是让革命先辈们浴血留下的精神财富不断发扬光大。

发扬红色力量创造幸福生活

丽江石鼓镇,80年前,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萧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这里抢渡金沙江。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日益升温,到石鼓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群众手工编织的斗笠、草墩、草鞋、锅盖、簸箕等物品备受游客青睐。去年,石鼓镇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镇,红色旅游让这片革命老区散发出勃勃生机。

“当年老百姓送给红军草鞋、斗笠,如今石鼓的这一草编、竹编手艺,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石鼓镇副镇长和中华说,“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激励着在这里生活的一代代人。”

在威信县罗布镇郭家村,“殷禄才”这一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支队长,殷禄才率领云南支队以郭家村为中心在罗布镇及三省交界地带坚持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多次“围剿”,直到年壮烈牺牲。

“当年,川滇黔游击队不畏艰险,勇于拼搏,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和殷禄才同属一个家族的殷光泽常用长征精神鼓励自己的孩子奋勇上进,“红军精神我们不能丢。”

如今的郭家村,一幢幢明亮的新居掩映在绿树之间,宽敞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显示着当地村民富裕的生活。

铭记历史,才能继续追梦,创造幸福生活。在决胜全面小康的今天,我们更要践行红色信念,凝聚红色力量,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编辑:穆晓飞徐海涛

审稿:石小民

邮箱:yngfzz

.







































白癜风病因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82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