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桂东在桂东的习俗中

发布时间:2015-4-17 10:00:51   点击数: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一列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化的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中元节是指哪一天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中元节习俗 烧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中元节习俗大全

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

江南

祭祖农历中元节是哪一天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什么是中元节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桂东

闽南人地区在中元节还有一特别仪式,称为“抢孤”,将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将柱子涂满油脂,令众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胜不但能取得奖品,且代表自己会得到神鬼的祝福不过这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活动,时有伤亡,在台湾清治时期,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令禁止今日在台湾的头城与恒春、香港潮汕社群举办的盂兰胜会依然有此仪式

江南水乡的“七月半”祭祖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是吃毛豆那时毛豆刚熟,用盐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后,就着初凉的秋风和明亮的月色,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

闽南台湾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节出生的名人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