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光棍节还是情人节你一直不懂元宵节

发布时间:2017-4-30 18:36:57   点击数: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正月十五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

古代乃至今日的元宵节,都是仪式感隆重的非常重要的节日。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一起庆祝。

不过除了这些,关于元宵节,还有很多你想不到的传说与习俗。

节日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太一:主宰一切的神

截图来自国漫《秦时明月》:以道教传说为原型的角色「东皇太一」

「三元」说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天官赐福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道教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火把节

一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火把节什么的,我们单身汪最喜欢了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节日习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才一日,到唐已三日,宋则五日。

至明,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

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放天灯」的来由,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

元宵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时,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

宋代的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有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元宵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王安石妙联为媒▽

机智如我(??????)??

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出题「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又以考题回对,被招为快婿。

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元宵灯谜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

这里出上一对名嘴纪晓岚的灯谜,大家不妨猜猜,文末揭晓答案。

猜不出来了吧!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浪漫的节日。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可以说,元宵节又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前文的灯谜,谜底就是「猜谜」。你猜对了吗?

元宵节快乐!

觅食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如何治疗白癜风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7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