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传统文化里你不知道的事

发布时间:2016-11-30 23:39:17   点击数: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地官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节

关于中元节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如何消失的?

民国年间,中元节的地位甚至高于清明。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文革”开始后,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

因此中元节地位尴尬,加之并没有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时间长了很多人也就不知到了。

中元节也是“孝亲节”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将之单纯视为“鬼节”是非常片面的看法。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所以可以说中元节也是“孝亲节”。

中元节习俗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描写了过中元节的习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

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

肉山酒海庆中元。

1祭祀祖先

民间有个说法,去世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个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习俗。吴地旧俗,中元节家家户户不分贫富都要在家过节,或上坟祭拜,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后来,祭祀仪式移至下午,除用酒菜等祭祀以外,还焚烧纸钱、锡箔等供先人在阴间享用。过去,在中元节这天,有善心的老苏州还会对那些没有子嗣的孤魂野鬼进行祭祀,即所谓“祭无祀”。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很多地方包括苏州人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因为“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4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5吃团圆饭

中元节是传统苏州民俗中一个重要的日子。寄托对祖先的思念,更重要的是珍惜与身边亲人共处的时光,“开心地吃一餐团圆饭”。

.

(“全民大扫除”↑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最美胜浦出品









































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鏂规硶
鐧界櫆椋庡尰闄㈢殑鏈濂芥不鐤楀亸鏂?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3205.html
------分隔线----------------------------